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今年有点意思。中国一辆插电混动MPV,名字叫星海V9,狠狠刷了存在感。别的不说,光是“20万以内唯一中大型插混MPV”这个定位,就让不少欧洲观众多看了两眼。有人调侃,像在德国菜市场里突然闻到老北京炖牛腩的味道——总觉得有点不一样。
你要说中国车过去讲究一个“便宜大碗”,在国外,大多数国人的家底其实还没到掏两三百万买一辆豪车的份上。但这次星海V9玩了个新花样,定价依然亲民,品质却藏不住。动力强劲,续航能跑200公里纯电、1300公里综合,高效混动系统,还能智能辅助驾驶。最关键的是这空间,轴距长达三米多,七座空间随心切换,第三排一眨眼能藏起来,当成商务车、家用车都像样。
有趣的是,这车不仅拼参数,还讲了点文化。外观设计用了中国的“和合”理念,车展布置也是一股浓烈的东方美学味道,就像德国家具展上摆了个紫檀八仙桌。大家围着看,有媒体直呼新鲜。外国人以前总觉得中国制造就是批量复制,这次他们发现中国人开始讲究高级感和文化自信了。就说车,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事他们也渐渐能领会。之前有个驻华使节夫人交流活动,三十来个国家的夫人把星海V9夸成了生活的象征。名副其实的“比房车低调,比豪车实在”,演员吴镇宇也站台说花20万买40万的配置,还能要求什么?这把对“睿智从容”的生活态度算是给解释到家了。
当然,不只是单独一辆车闯德国。星海V9跟星海S7一起出征,东风风行的“东风双子星”战略也亮明了——轿车、MPV两个市场全覆盖,让海外观众一口气见识中国造车的两把刷子。柳州东风柳汽公司本身也是老资格,已经被塞进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去年乘用车出口三万六千辆,同比增长25%。后面这一波操作是他们推出的“乘风双擎2030计划”,准备再砸两百亿建九个海外智能制造基地,还要多开三百家门店。搞本土化运营,效率直接拉满。星海V9当旗舰,既是门面,也是攻城先锋。
话说回来,中国汽车这些年变得不只会造,也会创新。过去大家觉得“便宜就是硬道理”,但现在“智造”变成了新标杆。星海V9就是代表,不用靠低价刷存在感,真正牛的是技术和设计。续航、智能化、空间这些硬实力不差,外加审美和人性化体验,俨然变成全球市场的“标准制定者”之一。中国车厂现在不仅出口产品,还输出技术、文化和标准。这才是“智造”的本事,用脑袋驱动机器,用创新定义规则。
这次慕尼黑车展的星海V9,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你说是不是自信?以前我们只看别人路虎、奔驰,如今中国品牌敢在德国当面比一比。这背后,有清晰战略,有技术支持,有文化底蕴,更有对自家消费者和海外用户需求的把控。不止是“性价比”,而是“全方位领跑”。
说实话,小到细节,大到战略,都不像以前“单枪匹马”冲刺海外市场。东风风行这次直接搞体系出海,多点布局,各种智能制造和服务配套都跟上。比如海外基地和销售网点,用本地化缩短交付周期、提高服务效率,不只是“卖车”,而是“扎根”。这劲头,大有“村口小卖部变身连锁超市”的意思。
车本身,一看就是用心去了。马赫混动系统、聪明辅助驾驶、可变空间,哪一项不是拿得出手的“看家本事”?续航能力、空间得房率这些参数,不少欧洲品牌都得嘬牙花子。第三排座椅能藏起来,随手一收变身大货舱,灵活到家。L2级智能驾驶也让新手司机省心不少,哪怕是拎包上路都不怵。
最招人喜欢的是,这车没忘了中国文化。设计理念不光是“和合”,连展台都讲究怀抱感,给人一种科技又温柔的感觉。难怪欧洲媒体喜欢围观,他们过惯了冷冰冰的工业风,突然看见软糯糯、内敛温和的东方美学,一下子觉得中国车也会“讲故事”了。
车外,东风柳汽的全球布局更是亮点。现在讲究的不只是单品出海,而是品牌体系全套“硬实力+软服务”一起推。像去年出口三万多辆、全球80多国布局,不像以前只拼数量,现在拼的是影响力。投两百亿搞智能制造基地,三百家新门店,海外生产、销售、服务全链路打通,最大程度本土化,有点像“种葡萄,不光得买好苗,还要请懂葡萄酒的大师”。
能把车卖到德国市场,绝不是一时昙花。中国车现在讲究技术底线和文化上限,开车不只是兜风、买菜,还能体验“生活哲学”。用户不再只是数字,而是体验的主体。星海V9的定位,可以说步步为营。既有动力系统的创新,也有空间变化的灵活,兼顾智能化与设计美学。以前说中国造车就是搬砖出货,现在则是创新、标准、文化三管齐下。
有些欧洲媒体甚至开始反过来琢磨:是不是该跟中国企业学一学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见多了豪华品牌“把利益装在高价里”,这回中国品牌直接把配置做到顶,还能保持良心价,难免让不少人心里打鼓:中国的造车能力,是不是快要“反超”了?
说到文化输出,这个事也有意思。以前中国人买国外车,多少有种“崇洋”情结,现在自家车不仅卖出去,还能把“和合”美学、睿智从容的生活理念传递到全球。那些驻华使节夫人,都说星海V9融进了生活方式,这种“软实力”的共鸣,说明中国制造已经不只是“产量害羞”,而是开始讲“品牌表达”。
有网友调侃:德国人要习惯中国车的高性价比了,省心又省钱,空间还大得离谱。以前德国车展主场,奔驰宝马分分钟被大爷大妈围观,这回中国MPV也能做到“排队试坐”。在产品力和创新力都能打的前提下,大家开始关注配置和体验,中国汽车品牌的前路,也就更宽了。
最后那点小结论,咋说呢?中国车企从“制造”到“智造”,真正做到了靠技术和文化走出去。星海V9慕尼黑一亮相,别人再也不能只拿低价说事,硬实力+软实力加文化底蕴,确实让大家对“中国制造”重新估价。中国车真的有实力跟国际巨头争高下,又能把自己故事讲出来。这事,说到底,不是春风得意多一辆好车,而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枚信号弹。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