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工厂门口,保安站在铁栏旁盯着进出的车辆。弥漫着机油味的风里,传来合资公司的消息,比柴油机轰鸣还要实在。你说成立新公司?没错,就是东风汽车集团在官宣的那一刻,大家手机上的新闻APP都跟着振动起来,像是工厂午休时的警报。新闻稿的格式熟得不能再熟:几家公司凑在一块,投钱投技术,还投了一堆“无形资产”,联合搞什么“智能越野”制造。听起来像是豪门联姻,不管是真的对眼,还是各取所需,车厂的算盘算得比生产线还响。
如果你是当事人,会怎么盘算自己的股份?这里,东风汽车集团和旗下东风汽车有限股份占到52.8%的股份,两家本地控股公司分走剩下的四十多点。据说东风主要拿商标、车型技术做贡献,现金出得还不算最大。值得玩味的是,无形资产那三十五亿大头,里面包含猛士系列商标,还拉上了智能驾驶相关技术。这年头,无形资产有时比现金还金贵,但用起来真能值到个啥,谁也不能拍胸脯保票。经验告诉我,这事最后总要落到财务、知识产权和市场三口锅里一块煮。
行业里流行一句老话:兄弟合伙,难过三年,不是谁不努力,是真的合资公司不是谁家亲儿子。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30天内先凑40亿现金下锅,各方都得有点资金到位,这是规矩,但心思可不止这些。东风这次能卖技术、卖商标,打上猛士的“M”标,俨然是要把越野这块牌子做成金字招牌。按报道说,猛士品牌自2022年上线,看得出它主打豪华与电动,背后挂着华为技术,靠无人机和高阶辅助驾驶做噱头。可别忘了,目前猛士的销量只有0.25万辆,“同比增长88%”,说得漂亮,实际量不算多。野心很足,但现实很瘦,典型的创口贴式增长。
说到合资公司的初衷,无非就是刚需和机会共振。东风汽车集团今年前八月销量下滑5%,合资品牌的日子不好过,东风日产跌了10%、东风本田跌27%、神龙更是到达三成的下滑。自主品牌里,猛士猛得不温不火,岚图“爆炸性”增长,但8.02万辆也称不上翻身仗。合资与自主两头下注,是这家国企常见的求生之道。现在大家都明白,新能源和高阶智能是车企的新战场,谁不转型谁死得早,只是转型期多半要缴点智商税。
这事怎么看?我的立场不复杂,合资公司这种事,本质是各方资源的重新排列。东风拿技术和商标,控股方出钱,大家拼一把智能越野,试图摸到战略高地。历史经验是,初期总是礼貌泛泛,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等到分蛋糕时,分歧就像镀铬工件上的小裂痕,早晚要显出来。尤其是无形资产这块,实际价值要靠未来产品,技术的成熟是个慢活儿。即便今天写得天花乱坠,明天就得看市场脸色,越野车能不能卖过百万,全看消费者买不买单。
专业上讲,智能越野SUV的定位其实挺尴尬。猛士917这些,主打豪华及电动越野,大型车身、非承载式结构、无人机辅助驾驶。这玩意是冲谁去的?很显然,不是为城市里堵车的人设计的,是给有钱人拍短视频、偶尔冲野外的硬核玩家。“智能+越野”组合有科技噱头,但真需求有多少?行业里流行“技术上没问题,需求上有问题”的段子。背景是,国内电动化风头正劲,大家都在抢滩登陆,可越野市场本来就是细分中的细分,利润或许高,销量未必性感。东风此时拼猛士科技,赌的就是小众豪华市场富人的新鲜感。如果是我,看了东风自己的销量同比数据,压力应该不小,哪怕是“同比增长88%”,再翻一倍也凑不齐隔壁岚图的数字。
合资公司这事,专业上看,是资源最优配置和风险分担的经典模型。现实操作里,往往还附带股权博弈和董事会里的一地鸡毛。无形资产估值、技术贡献、定价权分配,每一个细节都能吵到凌晨。换句话说,合资公司像婚姻,前期婚礼隆重,后期柴米油盐见人心。许多合资搞到后面变成股东之间的斗地主,谁先弃权谁讲公道。东风系的合资履历丰富,但每一家都在等风口,而风口不是每次都能吹到。
职场的冷幽默在这里也能派上用场:一线员工关心的是工资能不能涨,管理层操心的是怎么撬动资本,技术部门做三个月方案改六次,市场部天天问有没有“出圈”案例。大公司合资,别人吃饭我们喝汤,杯子深了点,里面漂着无形资产的泡沫。大家都明白,资本是逐利的,技术是认硬件的,市场只认消费者的钱包。最后能成,真不靠PPT的厚度,也不靠新闻稿的光鲜,只看有没有金主爸爸和技术抓手能落地。否则上市一年,变成冷门,最后剩下的只有股权转让和往事如烟。
对东风而言,这一次合资没什么新鲜套路,重在“智能越野”切入,还给了猛士品牌一个新出口。但问题是,国内高端智能越野,究竟有多少实际需求?新合资公司的“专用”技术、商标加持、现金流都很漂亮,但对照集团那斜着下滑的销量曲线,是不是只能说“方向对了,但路还长”?技术变现、豪华越野、大众智能,这三者到底能冲成一个高地,还是又多一家坐冷板凳的公司?
答案总归留在未来。像所有厂区下班后的路灯一样,合资公司的命运也许就在下一波投资、每一次销量数据、技术的市场接受度里慢慢显出来。如果你是董事会的一员,愿不愿把自己的无形资产押上这一局?又会怎么衡量“智能越野”到底是趋势,还是又一个短暂的风口?也许,对这个市场,我们都只算半个侦探。
你觉得,这场押注会成下一个爆款,还是演一场资本和技术的硬仗?你更看好技术赋能,还是品牌故事?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