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车企全年不生产一辆新车,仅靠库存卖出14辆车,却录得10亿元净亏损——这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而是众泰汽车2024年财报中的真实数据。曾经因"保时泰"名噪一时的车企,如今正上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荒诞的退场。
山寨帝国的崛起与崩塌
众泰的发家史堪称中国汽车野蛮生长时代的标本。从收购台湾生产线造车起步,到凭借"10万买卡宴平替"的SR9横扫下沉市场,众泰将"模仿+低价"策略玩到极致。2016年销量突破33万辆的辉煌,掩盖了研发投入不足1%的致命缺陷。当方向盘抱死、发动机漏油等质量问题集中爆发,这座没有技术根基的沙堡瞬间崩塌。
新能源时代的错位挣扎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窗口期,众泰仍沉迷于补贴套利。云100等车型售价的70%依赖补贴,当政策退潮后,续航仅80公里的电动车成为时代弃子。2022年复产的T300沿用五年前设计,出口中东单价仅6.9万元,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操作,暴露出企业对市场认知的严重错位。
资本游戏的最后狂欢
当造车故事难以为继,众泰转身成为资本市场的"绯闻制造机"。从特斯拉收购传闻到小米合资谣言,配合着土地倒卖、商誉暴雷等财技表演,股价如过山车般暴涨800%又跌回谷底。20亿接盘的江苏深商系,最终也没能挽救这个空壳化的"PPT车企"。
荒诞数据背后的行业警钟
众泰的消亡轨迹,为所有车企敲响三重警钟:
1. 技术空心化等于慢性自杀:当行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深水区,没有核心技术储备的企业注定淘汰。
2. 用户信任经不起透支:从"神似保时捷"到"方向盘抱死",品牌声誉的坍塌往往始于对质量的漠视。
3. 资本游戏救不了实业根基:20亿接盘、60亿定增的资本泡沫,在14辆真实销量面前显得尤为讽刺。
在比亚迪年研发投入400亿、新势力决战城市NOA的今天,众泰的"零产量财报"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那些仍在幻想"逆向开发""资本造车"的投机者的末路。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不会同情任何一个装睡者,当潮水退去,裸泳者终将现形。众泰的故事或许即将落幕,但它留下的警示录,值得每个从业者置于案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