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今年十一期间,我溜达了一圈商场,发现一个特别魔幻的景象。
别的店都冷冷清清,销售比顾客还多,唯独蔚来的门店,那叫一个人山人海,跟不要钱一样。一打听,好家伙,一群人围着台新ES8,两眼放光,跟看活佛似的,销售嘴都说干了,核心信息就一个:现在下订,明年再见,最少等半年。
然后这群人,居然还真就心甘情愿地开始扫码了。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个场景非常值得研究,因为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表演性消费”。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他根本不是在卖车,他是在导演一出大型荒诞舞台剧,剧本名字就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有人都说,ES8这车产品力强,解决了家庭用户的“刚需痛点”。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什么叫刚需痛点?六座SUV,市面上一抓一大把,理想都快把这个市场打成筛子了。但蔚来的骚操作在于,它不仅给了你六个座,还真让你六个人坐进去之后,后备箱能塞下六个24寸行李箱。
这是什么概念?
这不是产品力,这是玄学。这是空间魔法。这是把一台SUV,硬生生给你整成了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个场景都恍惚了。这哪是为二胎家庭准备的,这简直是为葫芦娃七兄弟出门打妖怪准备的,后备箱里装的不是行李,是爷爷。
当别的车企还在研究怎么把沙发彩电塞进车里的时候,蔚来已经开窍了,悟了。他们发现,中国家庭出行的核心矛盾,不是舒适度,而是“我妈觉得我孩子冷所以要带的被子”和“我爸觉得出门在外不能没有的茶具”之间的矛盾。ES8不装了,摊牌了,它解决的不是物理空间,是家庭关系的内部张力。这车简直是为中国式家庭关系量身定做的“金钟罩铁布衫”。
然后就是更核心的武器了,换电。
换电这玩意儿,简直是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葩。从逻辑上,它重资产,效率低,成本高,三体人看了都想把水滴开过来直接格式化。但从情感上,它又是无敌的。
为什么?因为它直接把电动车最麻烦的问题给掀了桌子。
什么电池衰减,什么充电排队,什么高速趴窝,在换电这个“任意门”面前,都成了笑话。别的车主还在充电桩前面跟人抢枪,蔚来的信徒们已经优雅地开进了那个充满仪式感的能量块补给点,三分钟满血复活,深藏功与名。
这种体验,你不能用性价比去衡量。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特权。
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懂这种感觉。开特斯拉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维护它的一切,它的单踏板是“未来”,它的毛坯内饰是“极简”,它的做工差是“不拘小节”。为什么?因为你一旦承认它不好,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花了三十万的傻子。
蔚来的用户也是一样。他们买的不是一台车,是一个“无忧”的承诺,一个“尊贵”的身份,一个可以随时晒朋友圈的“生活方式”。换电站排队?那不叫排队,那叫“道友交流会”。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买车比作修仙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那帮车主聚会的样子,是不是跟道友交流心得一模一样?
至于动态体验,什么空气悬架,什么CDC动态阻尼。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在民粹解构面前不堪一击。
讲真,决定一台车高级感的,从来不是悬架,而是路况。你开个劳斯莱斯,搁在某些城市的“补丁路”上,照样颠到你怀疑人生。ES8的空悬好不好?好。但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滤震,而在于给了车主一个心理上的“马奇诺防线”。过个减速带,心里默念一句“666,我这可是空气悬架”,那一瞬间的满足感,就值回票价了。
还有那个所谓的智能敏捷掉头,转弯半径媲美小轿车。听起来很牛X,但真正考验技术的场景是什么?
是老小区里,跟那些横冲直撞的“老头乐”抢车位。
我跟你说,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于中国的老头乐。你代码写得再牛,算法再先进,你算得过大爷的风骚走位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强,一板砖撂倒。这才是真正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所以,十一门店爆满的真相是什么?
是蔚来精准地捕捉到了一群人的“信仰缺口”。
这群人,需要空间,但更需要一种“从容”的姿态;需要补能,但更需要一种“不焦虑”的特权;需要舒适,但更需要一种“我全都要”的满足感。ES8就像一个压缩毛巾,把所有这些需求全都给你泡发了,变成一个看起来完美的解决方案。
至于等半年?
坏了菜了,这才是整个营销闭环里最妙的一笔。
对于真正的信徒来说,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显得廉-价-无-比。等待,是考验虔诚度的唯一标准。这半年,不是煎熬,是升华,是淬炼道心。是让你从一个普通消费者,进化成一个坚定的蔚来“门徒”的必经之路。
这他妈才叫顶级的产品经理!
所以别问ES8凭什么了,就问你怕不怕?当一个品牌开始跟你谈信仰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因为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不是在卖车,它是在筛选信徒。
能过,就是能过。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