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品牌集体“变卦”?“油改电”战略大跳水,真相令人唏嘘! 说好的全面电动化,怎么突然就变卦了?宾利、保时捷、奥迪,这些响当当的豪车品牌,最近的“操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原本高调宣布All in电动,现在却集体调头,重拾燃油发动机。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真香定律”再次应验? 先来说说宾利,这家英国老牌豪华车企,曾放出豪言,要在2035年全面转型为电动品牌。
但最近,他们却宣布要继续推出纯燃油版的添越、欧陆GT和飞驰继任车型。 这消息一出,直接震惊四座。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款,而是彻底推翻了之前的“宏伟蓝图”。 是什么让宾利如此“任性”?答案就藏在大众集团内部。 原来,宾利、保时捷、奥迪这三大品牌,在平台、动力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保时捷上周五宣布,将豪掷31亿欧元继续投资燃油车技术,还取消了原本计划推出的电动旗舰“K1”。奥迪去年也取消了2033年只卖电动车的计划。 这“蝴蝶效应”直接影响到了宾利。
宾利CEO Frank-Steffen Walliser直言不讳,表示其他品牌的决策直接影响了宾利。 说白了,就是“大哥们”都开始搞燃油车了,宾利自然也要跟着“抱团取暖”。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豪车品牌为什么突然集体“倒戈”?真的是因为电动车卖不动吗?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虽然全球电动车市场持续增长,但豪华电动车的需求却远不如预期。 尤其是在中东、北美等传统燃油车消费大户市场,消费者对电动豪车的接受度仍然不高。
想象一下,一位中东土豪,习惯了驾驶着V12发动机的宾利在沙漠中驰骋,轰鸣的引擎声浪是他身份的象征。 你让他换成一辆静悄悄的电动SUV,他能乐意吗?恐怕很难。
此外,电动车的充电问题、续航焦虑,以及电池衰减等问题,也让不少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更重要的是,电动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实在太快了,今天刚买的“最新款”,明天可能就成了“老古董”。 再说说保时捷的“K1”项目,这款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旗舰,据说研发成本高得吓人,而且市场前景也不明朗。
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及时止损,把钱投入到更稳妥的燃油车技术上。 当然,这些豪车品牌也不是完全放弃电动化。
宾利表示,从2026年起,仍会每年推出一款插混或电动车型。 只不过,他们的电动化战略变得更加务实和灵活,不再一味追求“一步到位”,而是选择“两条腿走路”。 这一系列“变卦”事件,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尊重市场规律,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不禁想到一句名言:“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盲目跟风往往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话说回来,你认为这些豪车品牌重拾燃油车是明智之举吗?未来燃油车和电动车,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