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

据说全世界的希望,除了楼下小卖部的二锅头和上证指数外,现在都集中在慕尼黑的一堆新能源汽车里了。再有四天,IAA又来了。这世界顶级车展,现在快变成德国车友会的“家庭聚会”了,唯一的不同是,,中国代表团席人数说不定快比德国人多了。中式“卷王”精神,继续输出海外,让啤酒国人民重新审视啥叫“德国制造”,啥叫“中国速度”。

你以为IAA还是充满工业光辉的西方车坛盛宴?真抱歉,今年的数据比德国队的世界杯成绩还惨:从巅峰时期的千家参展商缩水到630家,减肥速度比我每月还房贷还快。疫情说“我回来啦”,欧洲经济说“我扛不住啦”,连日本友商也连续请假不来。场面有点像婚礼现场新娘临时不出现——只剩德国本地亲戚们自力更生,勉力维持排场。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但人家欧洲人自信地把这叫做“转型期挑战”,我们都懂,这其实是钱包空了加上无力转型。电动化、智能化,本来希望大家共舞的盛宴,活生生被跳成了德国车厂solo。可别说,德系大兄弟们是真拼,宝马、大众、奔驰这些豪门,亮出钞能力把电动化硬生生卷成了资本消耗战,结果拼出几个价格“高高在上”的产品。用户一看,钱包鼓鼓的考虑要不要买新能源,扭头看见中国企业,一咬牙,买了——但地点可能不在德国。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德国人还没想好怎么对付亚洲电池大军,转头亚洲厂商都已经把工厂搬到了他们家后院。你要问德国人电池产业进度到了哪儿?估计还在领导下楼买咖啡的那一步。至于基础设施,欧洲人至今没想明白为啥充电桩能烂在田野里成“充电化石”。大家嘴上说未来,脚下还踩着去年徒手挖出来的老插座。

欧洲市场一缩水,欧盟那边立马“压力”上头。在贸易壁垒下潜伏一年多的中国车企,这次反而成了慕尼黑座上宾。本来大家以为阻力重重,结果中国企业按部就班来场“产品大阅兵”,还顺带带来“本地制造,全球供应链”套餐,顺水推舟帮IAA续命。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亚洲企业参展比例快占三成了,其中中国企业就包圆了新老玩家:从电动车到芯片,从智能驾驶到散热管,总有一款适合你。以前中国企业参展三宝:旗子、展架、美女模特,如今脸皮更厚,直接抬着“解决方案”上桌,要用协同生态把欧洲车市“养肥”一轮再分羹。

说到品牌展示,这次比亚迪、小鹏、零跑、广汽光芒四射,堪称中国新能源四大天王。比亚迪不光拼车多,现在还秀出了秒充回春术,五分钟加四百公里里程,只差没在场馆外直接开个“电焦虑互助社”。小鹏简直拿智能化当本命技,提前放风G6、G9等新车型一堆酷炫AI黑科技,只差喊一句“挑战马斯克”。零跑则直接扛起“中资+国际战略合作”大旗,得到斯泰兰蒂斯的全球通道,向全世界输出技术与合作模式。至于广汽,直接玩上天,搞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把汽车展办成了科幻嘉年华。

这些“整车将军”背后,是三电(电池、电驱、电控)诸侯列阵,宁德、国轩、创新航、亿纬、辉能一线齐发。你以为他们来推销几节电池?现实远比幻想魔幻,他们一边推“安全、能量密度、快充、回收”的教科书标准,一边盯着法兰克福的订单算盘,活跃得比方便面新口味还勤快。现在全球半边动力电池市场已经写上“中国制造”,德国主机厂申请做客户都要排号,连老牌欧企都琢磨着跟中国企业当兄弟。

电驴子(Drive Motor)这边的汇川、精进电动、蜂巢之流,继续靠着“又快又便宜还没毛病”稳扎市场。欧洲人偏爱自家货?无所谓,我们可以当二级供应商(听说当B更香),技术、效率、成本死磕到底,总有一枪打穿“欧式优越感”的泡沫。

还有那些你以为的小角色,其实都“野心勃勃”:威迈斯、麦格米特正润物细无声地铺充电模块、热管理、车载电源等新战线。哪怕在传统零部件领域,南阳淅减、金麒麟这些厂家也跟进欧洲企业的降本增效大戏,打季节工也要争欧洲一杯羹。

但真“内涵”还是在智能化——如果说前几届中国代表团只是来凑个热闹,现在IAA成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最新版“自家庙会”。地平线、黑芝麻、Momenta、轻舟、元戎启行、知行科技,这些自动驾驶圈的尖子生纷纷亮牌,算法、芯片、激光雷达全都上桌,吓得欧洲友商只能默默记笔记。智能座舱圈子也热闹,德赛西威、中科创达、东软再加一票新创公司,一会儿秀域控一会儿出操作系统,AI智能交互、生活助手全套齐活。软件定义汽车是高大上?拜托,中国产业链的最大优势就是啥都能抄,啥都能做,而且还能很快卷出下一个世代。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谁说人家只会把中国模式照搬欧洲?瞧着,知行科技还带来了充电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控制解决方案,不光给欧洲人灌鸡汤,还附赠实体蛋花,叫人前一秒科技陶醉,后一秒怀疑人生。

成就这个荒诞又好笑局面,“桥梁”可不能不提。原本信息交流只是社交场,现在大家靠盖世汽车这类第三方扮演“中欧产业月老”角色。展会现场搞高规格论坛、本地高管头头登台演讲,乍一看像跨国高端茶话会,其实是中欧双方现场配对找“合伙人”的交友现场。“数据赋能”“协作共赢”“价值链升级”这些听着像鸡汤的词,放IAA现场就是高级大白话——你有技术我有市场,抛开偏见咱们都是好兄弟。这不顺带还和A2MAC1搞了个“欧亚创新论坛”,日本、韩国、印度代表也来了,就差安理会五常集体发言了。

你要说中欧彼此欣赏?也未必。但看在利益份上,德国人再多疑也会高喊欢迎。更何况,人家中国团队自己玩不够,顺带帮主办方救救场。世界车展的皇冠离开中国企业,还真就难戴稳了。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当然,谁都知道中国人不会满足于做场上最努力的选手,比亚迪在匈牙利造厂,小鹏、零跑在欧洲遍地开花,中国的本地化生产速度快得让人怀疑中欧铁路是不是直通夜市摊。等哪天L3级自动驾驶合法化通关,德国人生怕早上醒来发现家楼下已经停着台国产无人车,给自己自动配送咖啡和新闻联播。

IAA 2025还只是个新起点,但这个起点足够让欧洲人夜里睡不着觉。德国人曾经以为高精尖“锁死车型”,现在得适应中国人用工业品“卷出生态”,还免费带动展会经济复苏。也许等到IAA会场啤酒喝光后,全世界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创新动力”,什么叫“生态共享”,什么才是下一个时代的全球游戏规则。

说到底,这盛大的汽车盛会,看得上去是未来出行的春天,背地里全是中欧企业博弈的枪林弹雨。只是嘴上说着“开放协同”,心里暗自比拼着谁能活到最后。中国车企在现场撒欢儿,德国车厂望穿秋水,欧洲供应链隐隐作痛,美国朋友隔岸观火,日本企业蹲墙角抽烟,谁都不好过,谁都乐观不起来。这世界终究不是童话,每个角落都隐含着一地鸡毛。

IAA车展将至,欧洲厂家自力更生,中国新能源席卷而来-有驾

车展快开了,新闻稿快写好了,PPT表格也不会少,至于未来谁当老大?大家都爱假笑着举杯——反正喝醉了,谁都可以“领导全球”。你信不信,下届IAA现场中欧领导大合影后,“技术创新”四个字会成为新口号,站在最前面的,又是我们永远不累的中国企业。荒诞吗?不,这才符合进化的逻辑。毕竟在全球化的大海里,我划船不用桨,全靠浪。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