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咱们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海外老牌车企,现在面对咱们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心里也开始犯嘀咕,纷纷调整策略,想要跟上这趟飞速前进的“电动列车”。
就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捷克品牌斯柯达,最近也抛出了一个大动作,正式对外展示了一款全新的小型纯电动SUV,取名叫Epiq。
斯柯达表示,这会是一款价格非常亲民的车型,目标就是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轻松拥有一台欧洲品质的电动车。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很直接:在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国产品牌已经把十几万的电动车做得配置又高、续航又长的今天,斯柯达这款要等到2026年才上市的Epiq,真的还有机会吗?
它到底是大众集团幡然醒悟后祭出的大杀器,还是又一次慢了半拍的无奈追赶?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大众集团和斯柯达现在面临的处境。
大众作为燃油车时代的巨头,在电动化转型上走得其实挺纠结。
它花大力气推出的ID.系列电动车,技术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平台也是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但在中国市场总感觉有点水土不服。
价格不够接地气,车机系统和智能化体验又比不过咱们的“新势力”和传统大厂的新能源品牌。
眼看着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大众心里肯定比谁都急。
于是,一个庞大的电动车计划应运而生,核心思想就是:必须得拿出更便宜、更走量的产品来抢占市场。
这个重任,很自然地就落到了斯柯达的头上。
斯柯达在大众集团里一直扮演着“性价比之王”的角色,品牌定位就是务实、可靠、空间大,价格还比大众便宜一截。
让它来打造一款入门级的电动车,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Epiq这个名字也寄托了厚望,“E”代表电动,“q”是斯柯达SUV家族的传统,组合起来就是希望它能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史诗”篇章。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台被寄予厚望的Epiq到底长什么样。
斯柯达这次没有搞太多虚头巴脑的概念展示,而是在慕尼黑车展上直接亮出了一个非常接近量产状态的版本。
它的外观设计采用了一套叫做“Modern Solid”的新风格,翻译过来就是“现代坚固”。
说白了,就是想让车看起来更硬朗、更有力量感,摆脱过去一些电动车圆润柔和的形象。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前脸,保险杠下方有一个很宽的进气口,里面排列着八个垂直的黑色饰条,看起来有点像野兽露出的牙齿,非常有辨识度。
车灯的设计也很有意思,是分体式的,上面是一条细长的LED日间行车灯,下面才是真正的大灯组,整体呈现一个“T”字形。
和之前发布的概念车相比,这个接近量产的版本明显更务实了。
比如,概念车上那些为了炫酷而设计的隐藏式门把手,换成了我们最熟悉的传统机械式门把手,结实耐用,冬天也不怕被冻住。
车顶上也加上了功能齐全的行李架,这很符合斯柯达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
车身周围用了一大圈没有喷漆的黑色塑料包围,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日常的一些小刮小蹭不容易伤到底漆,维修成本低,看着也多了一丝越野的味道。
整车长度只有4.1米,这个尺寸在城市里穿梭、停车都非常方便,但因为它方正硬朗的造型,视觉上并不会显得小气。
内饰方面,虽然斯柯达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根据它和大众即将推出的ID.Cross(很可能是未来的ID.2 SUV版)共享平台这个信息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车内大概率会是两块独立的悬浮式屏幕,一块是驾驶员面前的液晶仪表盘,尺寸可能在11英寸左右,另一块是中控的多媒体触摸屏,可能会达到13英寸。
值得一提的是,斯柯达很可能会保留一部分常用的物理按键,比如空调控制、音量调节等。
这一点对于很多开惯了传统汽车的驾驶者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毕竟在开车时,能盲操作的实体按键远比在光滑的屏幕上戳来戳去要安全方便得多。
斯柯达最拿手的空间利用,在Epiq上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虽然车长只有4.1米,但官方公布的后备箱容积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75升。
这个数据在同级别的小型SUV里堪称翘楚,别说日常购物买菜,就是全家短途旅行的行李也能轻松装下,再次证明了斯柯达“空间魔术师”的称号名不虚传。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动力、续航和价格。
根据官方信息,Epiq将采用前置单电机驱动,最大功率211马力,对于一台小型SUV来说,这个动力储备绝对是够用了。
续航方面,官方宣称在WLTP工况下可以达到425公里。
我们需要明白,WLTP标准相对比较宽松,换算成我们国内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的CLTC标准,或者干脆按日常驾驶经验打个八折,它的真实续航大概率在340到360公里之间。
这个续航水平,满足城市通勤和周边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它最大的悬念和潜在的“杀手锏”,就是价格。
斯柯达官方给出的说法是,Epiq的起售价将与它的燃油版兄弟车型——柯米克(Kamiq)“相当”。
柯米克在国内的指导价在9万到12万区间,考虑到市场优惠,实际成交价更低。
我们就算保守估计,如果国产后的斯柯达Epiq能够把起售价控制在15万元人民币以内,甚至下探到12万左右,那它在合资品牌里无疑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Epiq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上市时间——2026年。
两年后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10万出头的比亚迪元PLUS、埃安Y等车型,在空间、配置、续航、智能化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成为了市场上的绝对主力。
等到2026年,这些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只会更强,成本控制也会更极致,很可能到时候10万块钱就能买到续航500公里、带L2级智能驾驶辅助的车型。
届时,姗姗来迟的斯柯田Epiq,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已经进入“白刃战”阶段的残酷市场。
它所能依仗的,或许只剩下“德系品质”的光环和相对扎实的底盘调校功底。
但对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配置、看得见摸得着的续航里程和更聪明的车机系统。
一个听起来有些虚无的“品牌底蕴”,是否还能打动已经习惯了国产车“高配低价”的中国消费者,这确实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斯柯达Epiq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显然要大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