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关心电动汽车,特别是它的电池问题。
大家平时聊天可能会说,这电动车下雨天开出去,尤其是在南方那种动不动就暴雨、马路变成河的地方,心里会不会发毛?
车要是真在水里泡了,电池会不会就报废了?
还有就是夏天,天气热得像个大火炉,开着空调跑在路上,这电池能受得了吗?
续航里程会不会掉得特别快?
这些疑问,其实都是大家对电动车最关心、也最担心的地方。
这些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之前就有调查显示,对于开新能源物流车的司机师傅们来说,最头疼的三个问题就是电池进水、充电突然中断和车上电器出故障。
现在,有一家电池公司和汽车媒体,就把这些大家担心的问题,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搬到了现实里进行了一次公开测试。
他们没有选择在实验室里模拟,而是直接把车拉到了咱们国家最热、最潮湿的地方之一——八月份的海南岛。
这个测试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它不是简单地跑一跑,而是设计了一套堪称“水深火热”的严酷考验,就是想看看,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现在的国产动力电池到底能不能扛得住。
我们先得弄明白,为什么非要去海南做这个测试。
八月份的海南,平均气温能达到38摄氏度,而空气湿度更是高达95%。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好像把人和车一起放进了一个又大又热的蒸笼里,不仅烤着你,还闷着你。
这种环境对动力电池来说,是真正的极限挑战。
首先是高温,电池这个东西,其实很“娇气”,它最喜欢在25度左右的舒适温度下工作,效率最高,寿命也最长。
一旦温度过高,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就会变得异常剧烈,就像一锅烧得过开的水,里面的各种材料会加速老化、分解,电池的容量会下降得很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续航“打折”。
更危险的是,热量如果散不出去,一直积聚在电池内部,就有可能引发“热失控”,也就是我们最担心的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然后是高湿度。
空气里水汽太多,对电池包的密封性是个巨大的考验。
电池包虽然看起来是个铁疙瘩,但它必须做到绝对的密封防水。
如果密封不过关,潮湿的空气钻进去,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内部的电路短路,或者腐蚀精密的电子元件,埋下安全隐患。
所以,选择在海南进行测试,就是要把电池逼到最危险的墙角,看看它真实的性能和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而且,国家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也越来越高,到2025年要实施的新国标,要求就非常严格,一旦发生热失控,电池包必须保证在两个小时内不能有明火、不能爆炸,这比过去只要求留出几分钟逃生时间的要求,高出了好几个等级。
所以,企业也需要用这种极限测试来检验自己的产品能不能达到未来的高标准。
这次测试的主角,是一辆上汽大通EV80型号的新能源物流车,它搭载的是一块由瑞浦兰钧公司生产的77度电的动力电池。
测试过程主要分三步,一步比一步狠。
第一步,就是模拟车辆被洪水淹没的场景。
工作人员直接把整个电池包从车上拆下来,放进一个大水箱里,让水完全没过电池包,就这么结结实实地泡了一个小时。
这可比平时开车过个深水坑要严酷多了。
泡完捞出来之后,还要先放两个小时,然后由专业工程师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比如用仪器测试它的密封性好不好,有没有漏气;检查它的绝缘性能,确保不会漏电;甚至还要打开盖子,亲眼看看电池包内部有没有一丁点水珠渗进去,检查里面的电芯和线路板是不是还保持干燥完好。
只有所有检查都合格,证明这块电池在水里泡了一个小时后依然“安然无恙”,才能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就是真实路况的“烤”验。
通过了浸水考验的电池包装回车上,然后给车里装上一吨重的货物,这基本就是物流车满载的状态了。
接着,选择在海南一天中最热的正午时分,地面温度接近4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环岛行驶,全程还要开着空调。
行驶路线也充分考虑了真实的使用场景,既有能跑起来的高速公路,也有红绿灯多、需要频繁启停的城镇道路。
整个过程就是要模拟物流司机在炎热夏天高强度工作的真实状态,看看这辆车在满载、高温、开空调的三重压力下,续航表现到底如何,电池的温度控制系统能不能有效地给电池散热。
第三步,是解决大家另一个焦虑点:高温下的充电问题。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夏天手机玩热了充电就特别慢,电动车也是一个道理。
当电池在高温下长时间运行后,自身温度已经很高了,这时候如果去快充,为了安全,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通常会主动降低充电速度,这就导致充电时间大大延长,影响使用效率。
所以,测试团队在这辆车跑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电池已经很热的情况下,立刻把它开到快充站进行充电。
目的就是观察它的充电功率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也就是大家说的充电速度“跳水”。
同时,也检验它的热管理系统在充电时,能不能一边充电一边高效散热,保证充电的安全和速度。
总的来看,这场在海南进行的近千公里的极限测试,不是为了作秀,而是用一种最透明、最严苛的方式,去回应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和性能的关切。
它把电池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比如泡水、高温暴晒、高负荷运行,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了检验。
这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经得起推敲的、公开的硬核测试,才能真正建立起大家对国产电池技术的信心,也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进步,造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足够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
当我们的电动车不再害怕酷暑和暴雨,那么它的普及和发展,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