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这个世界上最能点燃男人激情的东西,一是足球,二是汽车。足球可以让大叔变身为野兽,汽车则可以让油腻大哥忍不住对着车漆流口水。但如果你同时遇上了汽车展览和机器人群舞,那估计连机器人都要怀疑人生。这不是我的胡编乱造,而是最新一届武汉国际车展的真实现场。如果你错过了这阵热闹,别急,看完我的描述,你可能就更不想亲临了,因为人头攒动的地方,空气和智商都变得稀薄。
说到车展,不得不夸下主办方的胆量。十四万平方米的展馆,摆满百余个汽车品牌,大写的“肉身版拼多多”。汽车圈的网红、明星、小鲜肉,都在这儿捧场,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应有尽有,让人有种进了活生生的新能源汽车菜市场的错觉。什么智联新世界,驾趣新生活——听上去像某宝卖菜的大爷喊口号,实际是用科技包装的“买买买”仪式。如果每个参展的品牌都能挤出两滴电,估计武汉的用电高峰还能缓一缓。
最魔性的是小米汽车的首秀,号称“明星车型”,名字起得比某某流量小花还抓马——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听起来像超市买特价酸奶,实际是一台自带超酷滤镜的车。不知道雷布斯看到自己造车和造手机被分在不同展区,把心脏膈应出几条折叠屏。小米这次是低调秀了一把,车身线条凌厉,未来感十足,仿佛开到马路上就能召唤出特斯拉、蔚来、理想一起土味尬舞。你说它首秀,实际上也是演员通道,汽车界的小米还在照明通道里蹭人气,和隔壁展位抢流量。
别以为展馆里只有人和车,有AI机器人也趁机进圈了。你在电视里看到人形机器人像个面无表情的保安,这次它直接跳群舞,获得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舞蹈冠军。人类和机器狗一起扭屁股,这画面看得现场观众都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某个村的庙会。从人与机器狗的语音互动到指引路线、介绍车型,大家本以为“未来已来”,谁知机器人最大的功能还是问路和跳舞,智能化的尽头是变相“广场舞阿姨”。说不定再过几年,车展就直接发展成“智能广场舞大会”,跳完舞还得发型赞助商广告。
如果你以为车展就是看车、摸车、拍车,你就太小看主办方的恶趣味了。青少年汽车设计大赏,专攻孩童视角,一群牙没掉完的小朋友画出的未来汽车,分分钟比成年人脑洞大。画里没有油价、没有电池自燃、没有三角债,只有车能飞天、会变形、下雨天自动变成泡泡糖。主办方还专门搞了颁奖,现场家长带娃参观,既能培养孩子爱车,还能让家长感受一下“三胎经济”的电动压迫感。设计颁奖贴合楚韵,名字叫“汉小车”——大概是楚国的小车,谁懂呢,反正不是钟楼的大妈。
车展搞得像大型竞技真人秀,什么乐驾汽车运动会,甜甜圈挑战赛,金卡纳绕桩赛,汽车特技表演——类比起来更像全民遛狗比赛。金卡纳听起来像国外黑帮头目,实际就是开车绕桩,看谁车技好,看谁最能吃灰。特技表演秀更是高潮,围观群众人人手机拍照,结果回家发现只拍到了自己前面大哥的后脑勺和一只被吓到的路人狗。
汽车文旅方面,都市圈汽车文旅嘉年华和二手车大集穿插其中,跟试乘试驾体验一起活跃气氛。卖旧车的品牌比新车更加热情,摊主一个比一个会营销,搞得像卖瓜的农民,恨不得把自己家的瓜直接塞进你怀里。试乘试驾环节也是,消费者被拉着上车试坐,完事儿领导下楼叫人吃饭,场面滑稽又荒诞。
如果你觉得车展就是热闹而已,实际上它背后还有“高级玩法”,各路峰会扎堆,主打“智能网联”,说白了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尬聊,谁能蹭到政策红利谁就能活得久点。低空出行大会看着很酷,其实听一圈下来就觉得,低空出行和高空出行一样都离普通人很远。你以为以后能靠eVTOL风驰电掣,其实发展大会开完回家还是挤公交。
智能汽车生态论坛也很像吹牛大会,全国和国际双路线发展,听着耳熟,实际内容大差不差。政策、科技、资本、品牌、人脉,每个词都能扯出一堆“高贵白话”,论坛现场大概率是一堆穿西装的中年人聚在一起喝咖啡,偶尔来句“开放共进、智行致远”,最后落地还不如车展门口阿姨跳的广场舞来得有激情。
仔细想想,车展其实就是一场全民狂欢的品牌秀,每年都按剧本走:新车亮相、智能噱头、互动活动、行业论坛,主角是品牌和资本,群众只是变相陪跑,偶尔还能充充热闹。办展方负责张罗门面,参展商负责装深度,观众负责凑人头,机器人负责卖萌,孩童负责卖未来——大家各有分工,分分钟能拼出一部“汽车圈的人民的名义”,只差贪官和检察官没到场。
全场看下来,人形机器人没能救赎人类,新能源车也没能拯救气候,资本的嘴脸还是比车漆更亮。品牌都想抢流量,观众都想薅羊毛,一场车展就像升级版买菜大会,刀枪不入的不是新技术,而是各家领导的通稿。每年都喊“新世界”、“新生活”,新得令人质疑起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不是早退休了。
车展这件事,究竟是技术对未来的预演,还是营销对现实的恶搞?是一次让科技证明好看的秀场,还是一次让资本继续撒糖的嘉年华?有时候,你在展厅里被机器人带路、排队试乘试驾、听领导喊着“智联共进”,突然就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科技再发达,顶多把老玩法包装成酷一点的新玩法。你以为自己见证了明天,其实还活在昨天的传单里。
而我作为一个不问“谁是汽车界新贵”的普通人,面对这车展现场的热闹,只能默默感叹一句:“当所有品牌都炫技术,各种机器人都跳舞,人类最大的乐趣,依然是凑热闹。”毕竟,技术如此进步,车展还是要靠人头攒动凑效果——要是有一天人都懒得去看车展,估计机器人就要组团跳完收工,没准下次车展主打“AI懒人模式”,观众直接在家躺平点赞就好。
从展馆出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一台“未来感十足”的新能源车,看到自己支付宝余额和油价电价,突然就释然——未来的车虽然很美,新生活依然很贵。于是我决定:下次车展还是多拍点机器狗跳舞吧,至少它不催我按揭、不劝我消费,还能让我体会下什么叫“科技以换头为本”。至于汽车行业的未来,让机器人蹦个恰恰,再让领导喊两句口号,等到明年,咱们继续再见。
毕竟,这年头谁还在乎汽车到底能飞多远?大家都在问,它能不能帮我逃离限号,躲过堵车,和机器人一起跳舞周末。技术越发达,烦恼越智能,车展的精彩,永远比新车的发布更荒诞。等下一回我再来报道,说不定就要用元宇宙的方式——虚拟机器人在云上跳舞,虚拟观众在元宇宙抢流量,现实里的人则专注于发朋友圈:#武汉车展人多 #机器人能跳 #新车太贵,配图一只机器狗摇尾巴,一台新能源车在夕阳下默默发呆。
我为车展写段子,机器人为展馆跳舞,汽车为未来冲业绩。至于观众嘛,买得起车才是硬道理,买不起也没关系,去现场看看热闹,摸两下假方向盘,蹭一杯展厅奶茶,拍一张和机器狗的自拍,这些才是人间真实。所谓“智联新世界,驾趣新生活”,听着热闹,说到底,不如发明个躺平新生活,开着无人车去逛无人车展。未来可期,钱包难期,主办方再努力,机器人再跳得好,也只好自嘲一句:别光看车展,也别光看热闹,能把日子过踏实,才是真的“新世界”。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