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

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销量数据往往能直观反映一款车型的市场认可度。根据2025年最新销售数据显示,有9款车型在过去一个月仅售出1辆,这一现象背后既有产品力不足的问题,也折射出细分市场的残酷淘汰法则。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微型电动车:产品定位与市场脱节**
以东风风光MINIEV为例,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微型电动车,在2025年8月仅实现1辆销售。对比五菱宏光MINIEV月销2.4万辆的亮眼表现,风光MINIEV的溃败源于两大硬伤:一是续航里程仅120公里,落后于同级竞品;二是6.78万元的起售价缺乏竞争力。更关键的是,微型电动车市场已从"低价走量"转向"精品化"需求,消费者更看重智能配置和个性化设计,而风光MINIEV仍停留在初代产品的思维。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燃油轿车:技术迭代下的牺牲品**
北京现代悦纳的陨落更具典型性。这款曾经月销过万的合资轿车,如今沦落到月销1辆的境地。深层原因在于:现代集团将研发资源向IONIQ电动系列倾斜,导致悦纳近五年未进行实质性改款,1.4L发动机+CVT变速箱的组合在2025年已显陈旧。更严峻的是,8-10万元价位区间已被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电动车型蚕食。类似命运的还有斯柯达昕锐,大众集团MQB平台技术红利未能惠及这款入门车型,使其在智能化浪潮中彻底掉队。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小众MPV:错位竞争的苦果**
华晨金杯F50的案例揭示了商乘两用MPV的市场困境。该车试图以7座布局兼顾家用与货运,但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油耗偏高(实测9.8L/100km),且第二排座椅无法360度旋转,产品设计上的妥协导致两头不讨好。反观传祺M6等竞品通过专注家用场景,月销稳定在3000辆以上。同样遭遇的还有江淮瑞风M3,在菱智PLUS和五菱征程的夹击下,配置老旧的问题被无限放大。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豪华品牌边缘车型:品牌光环失效**
讴歌TLX-L的惨淡表现令人唏嘘。这款定价38.98万元的中型轿车,搭载的2.4L地球梦发动机在电动化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更致命的是,讴歌经销商网络持续收缩,全国仅剩23家4S店,售后服务便利性大打折扣。类似情况出现在英菲尼迪Q50L上,日产集团战略失误导致该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仍停留在2018年水平,与蔚来ET5等新势力产品形成代差。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自主高端化受挫案例**
红旗H7的失利折射出自主品牌冲高的艰难。尽管有"国车"光环加持,但3.0L V6发动机+6AT的动力总成技术陈旧,车机系统甚至不支持OTA升级。相比之下,领克09、传祺GA8等竞品通过联合沃尔沃、华为等技术伙伴,在智能座舱领域建立起护城河。一汽集团将资源倾斜至电动化子品牌"红旗新能源",传统燃油车型的式微已成定局。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新能源领域的失败样本**
腾势500作为比亚迪与奔驰早期合作的产物,月销1辆的现状暴露了技术路线的失误。其NEDC续航502公里的数据在2018年尚属领先,但电池管理系统未跟进迭代,导致实际续航缩水严重。更关键的是,腾势品牌定位模糊,既未继承奔驰的豪华基因,又未能融入比亚迪的e平台3.0体系,最终被市场边缘化。类似命运的还有理念VE-1,这款基于缤智"油改电"的产物,在广汽埃安原生电动平台的对比下黯然失色。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市场淘汰机制正在加速**
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1-8月共有17款车型退市,平均生命周期缩短至3.2年。这些月销1辆的车型揭示出三条生存法则:首先,燃油车必须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动力总成升级;其次,电动车需保持电池技术的持续迭代;最重要的是,任何产品都需要明确的场景化定位。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言:"未来中国市场上,没有中间地带的生存空间,要么做到细分市场前三,要么被淘汰。"

一个月只卖一辆,这些车为何不受待见?-有驾

这些"1辆俱乐部"成员给行业敲响警钟:在年销超25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任何产品力的短板都会被无限放大。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转型,产品更新迭代的窗口期正在急剧缩短,那些未能跟上技术变革步伐的车型,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