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公里纯电+2050公里综合续航,8.58万起步价,荣威这台新车上市三天订单破万,比亚迪海豹07 DM-i同配置贵2万却被抢疯了?
上周去4S店看车,销售顾问接了七八个电话全是问荣威M7 DMH的。我好奇问了句:“这车到底哪儿吸引人?”他摊开订单本给我看——三天10817台,其中六成是从燃油车转过来的客户。旁边一位刚提车的大哥凑过来说:“算过账了,我每天上下班6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够用,电费不到十块钱。油车一个月光油钱就得八百。”
这话听着耳熟。前几年纯电车刚火那阵,大家也这么算账,后来发现跑长途麻烦,又开始观望插混。现在这台车把纯电续航拉到160公里,综合续航标着2050公里,看上去像是找到了某种平衡点。
混动系统这事儿,表面文章谁都会做
翻了翻技术资料,荣威这套DMH 6.0混动系统据说是第六代产品。21合1的PICU管理系统、48.1%的发动机热效率、P1+P3双电机架构,这些参数摆出来挺唬人。但说实话,参数再漂亮也得落地到用车体验上才算数。
我试驾那天跑了段城市快速路,油电切换的时候确实感觉不到明显顿挫。加速超车的时候,电机和发动机配合得还算默契,不会有那种“使不上劲”的脱力感。至于实际油耗能不能达到官方说的2.57升,这事儿得看具体路况和驾驶习惯。反正销售顾问拍着胸脯说,市区综合下来3升出头问题不大。
发动机热效率这个数字,业内人都知道是个技术指标,但它直接影响的是能量转化效率。简单说就是同样一升油,热效率高的发动机能榨出更多动力。48.1%这个数据在自主品牌里算靠前,比某些合资品牌的43%高出不少。
电池安全,承诺和现实之间隔着什么
“零自燃保障”这个口号喊得挺响。具体来说就是终身质保加上自燃全额赔付。听起来挺有诚意,但我更在意的是它背后的技术支撑。
资料上写着通过了-40℃到50℃的极端温度测试,还有4800米高原验证。电池包在碰撞后0.2秒自动断电,车身高强度钢占比82%。这些数据能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说实话谁也不敢打包票。但至少从配置和测试标准来看,该做的功课没少做。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电芯级智能监控系统。这套系统据说能实时预警热失控风险,相当于给电池装了24小时监护仪。管不管用得长期验证,但这个思路本身没毛病。
车机智能化,终于像个正常人说话了
豆包大模型这个配置让我印象深刻。以前用车机语音助手,你得想着怎么措辞它才能听懂,像跟外国人说蹩脚英语似的。这次据说能理解倒装句和模糊指令,比如你说“有点热”,它知道该开空调还是开窗。
试驾时我故意刁难了一下,说了句“别对着我吹”,它真的把空调风向调到了侧面。销售说这叫“场景化联动”,一句“哄孩子睡觉”能触发关窗、调温、播放故事一整套动作。听着挺玄,但如果真能做到,带孩子出门确实能省不少事儿。
还有个功能挺实用——它能记住你的偏好习惯。比如你经常导航去某家餐厅,它会自动把这个地址放在常用列表里。这种细节看似不起眼,但积累下来会形成一种“这车懂我”的感觉。
空间设计,数据之外的门道
4940mm车长、2820mm轴距,这些数字在B级车里不算突出,但实际坐进去感觉空间利用率挺高。后排膝部空间比某些竞品多两指距离,听着不多,但实际体验差别明显。
副驾一键放倒这个功能,对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挺友好。后排腿托能延长30公分,虽然不如MPV那种完全平躺,但对付几小时车程够用了。后备箱527升容积,放婴儿车不用折叠直接塞进去,这点带孩子的家长应该懂。
有个设计细节我觉得挺巧妙——新增了三处储物格,位置都在顺手的地方。手机、钥匙、水杯不用到处找地方放。这种小心思往往比那些大配置更影响日常体验。
价格策略,算盘打得挺精
官方指导价9.78万到11.48万,限时优惠后8.58万起步。销售说这个价格只到月底,下个月会不会涨不好说。1.8万礼包包含终身质保和辅助驾驶功能,如果这些权益能兑现,性价比确实突出。
我对比了下比亚迪海豹07 DM-i,同配置要贵2万左右。纯电续航荣威是160公里,比亚迪是125公里;综合续航荣威标2050公里,比亚迪1300公里。单看数据,荣威占优势。但比亚迪的品牌认知度和保有量摆在那儿,保值率可能更有保障。
这个价位段,消费者要的不是极致性能,而是均衡实用。荣威M7 DMH把纯电续航、综合续航、空间配置都做到了及格线以上,价格又压得足够低,这或许就是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的原因。
写在最后的话
三天破万的订单数据,既说明市场对这个价位段混动车有需求,也暴露出消费者对续航和成本的焦虑。荣威M7 DMH能不能持续热销,还得看实际交付后的口碑反馈。毕竟预售和真实用车体验之间,往往隔着不少变数。
市场从来不缺概念车,缺的是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这台车到底行不行,半年后自然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