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亏损惊人真不省钱还能买吗

最近流传一个很炸裂的数据:某家国内新能源车企,年度财报显示净亏损高达50亿元!50亿是什么概念?按照这家品牌的销量平均价来算,几乎每卖一辆车都亏两三万。再结合它实际销售的车型,定价也不算低啊——有些车一辆二三十万,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事传开后,网上一片哗然,有人直接断言:“这不就是个赔钱玩意儿嘛,亏得这么凶,离倒闭也不远了吧?”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离谱?但我跟你讲,这种“越卖越亏”的现象,在新能源车行业里其实不算稀奇。你随手翻翻几家新势力车企的财报,亏损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比比皆是。蔚来前几年一度被吐槽“亏损大户”,理想汽车也不是没经历过烧钱,连海外的特斯拉,当初上市前几年也是账面亏得惨不忍睹。所以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新能源车企的财报,总是这么吓人?

新能源车亏损惊人真不省钱还能买吗-有驾

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来捋捋数据里的细节。以新能源车企的财报为例,净亏损是大家最关注的数字,但净亏损是怎么来的?它是一个结构性的结果,要从销量、收入、毛利、运营成本这些逐层拆开看。拿刚才那家亏了50亿的车企来说,它去年卖了几十万辆车,总营收达到百亿级的大关。营收本身是个亮眼的数字,说明车卖得挺多,单价也不算低。问题出在毛利——它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品牌的平均线。毛利低意味着,卖车挣的钱本来就不多,还得从这笔钱里扣除研发、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运营成本,最后再扣税、利息啥的,剩下的就是净亏损。

那毛利率为什么低?是不是车卖便宜了?其实不完全是。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比燃油车高很多,尤其是电池和核心部件。比如动力电池,这玩意儿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稍微改款升级一下,成本就蹭蹭往上跳。而为了抢市场,这些车企又不敢把售价定太高。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自己吃亏,这就让毛利率始终压在一个很尴尬的区间。

新能源车亏损惊人真不省钱还能买吗-有驾

再往运营成本里看,研发是一大头。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普遍高,不只是做产品,还得做技术平台、软件生态、充电设施,甚至自己开发芯片。这些东西听着很高大上,但研发周期长,回报慢,短期内很难变现。再加上营销费用,这些车企为了抢市场,每年砸广告、搞活动、开体验店,钱像流水一样出去,可带来的收入增长还没那么快。所以粗看这些车企的亏损数字,确实挺吓人,但拆开细看,很多亏损是战略性的投入,属于“先烧钱换机会”。

也有人会问,这种打法是不是新能源车企特有的?传统燃油车企不烧钱吗?还真不太一样。传统燃油车企的盈利模型更稳健,它们的产品迭代速度慢,研发投入有限,而且有多年的供应链积累,零部件成本压得很低。新能源车企就不一样了,它们普遍没什么历史包袱,但也没有成熟供应链,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成本高、风险大。

新能源车亏损惊人真不省钱还能买吗-有驾

顺手拉个同行对比,特斯拉就是个典型案例。它早期亏损也很吓人,甚至一度被认为会死掉,但它的亏损模式和国内车企有点不一样。特斯拉更像是“战略性亏损”,它通过烧钱快速抢占市场,不断扩大销量,最后形成规模效应,才慢慢扭亏为盈。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很多也在走类似的路,但问题是它们的规模效应还没到拐点,短期内只能继续赔钱。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车企在“乱花钱”。比如扩展太快、研发过度、营销成本高,反而拖累了盈利。确实有这种可能,但也得分情况。有些车企是战略投入,有些就真的是管理混乱,看着烧得很凶,却没烧出什么成果。这种情况就得具体分析了,不能一概而论。

新能源车亏损惊人真不省钱还能买吗-有驾

说到这儿,咱再回头看那个吓人的数字——50亿亏损。它确实有点疯狂,但从行业整体来看,并不是完全反常。新能源车企的亏损普遍是阶段性的,属于技术和市场双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长期来看,关键还是看它们能不能挺过这个阶段,把亏损转化成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能挺过去,未来就有机会。如果挺不过去,那可能真就倒下了。

所以说,看这些数字不能只盯表面,更要看背后逻辑。一个企业的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亏得没有章法。新能源车行业现在看着乱,但其实很多动作都有章法。关键是,它们能不能熬过眼下的困难,走到更远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