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被称车圈恒大,澄清国足赞助争议,欧洲布局应对政策变动

在中国商界,比亚迪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今年6月,某车企大佬一句“车圈恒大”,让比亚迪一夜之间站上风口浪尖。众所周知,恒大是什么下场——楼市帝国崩塌、工资都发不起,成了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刚听到这个词的吃瓜群众,脑海里就浮现出“比亚迪会不会也撑不住?”的疑问。毕竟,这些年比亚迪摊子铺得太大,卖车、做电池、搞光伏,都想插一脚,怎么看都让人担心“步子迈太大、容易闪着腰”。

比亚迪被称车圈恒大,澄清国足赞助争议,欧洲布局应对政策变动-有驾

但比亚迪偏不走寻常路。面对质疑,直接甩出一份财报,让所有冷嘲热讽变成了酸葡萄心理。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净赚90多亿,简单点说就是一天赚一个亿。这还没完,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高,平均每天花掉1.58亿搞技术。如果缩衣节食点,一天能再多赚两个亿。但他们偏不,多花钱,多砸技术,与其靠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不如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国产崛起,真正靠的是埋头苦干,不是空中楼阁。

正当“比亚迪恒大说”还在余温中回响,7月又来新瓜。据说比亚迪要给国足砸7500万,这下一锅端了全国足球迷的槽点——“国足白给都嫌多余,还砸钱?”、“给足球黑洞送钱?”舆论一时没完没了。不过比亚迪火速澄清:钱不是给成年“养老院”,而是送青少年球员出国见世面、长本事。有人说这不明智,但换个角度,比亚迪看的未必是国足的旧账,更像押注中国足球的明天——就算不能马上开花,也许十年后能结果。

比亚迪被称车圈恒大,澄清国足赞助争议,欧洲布局应对政策变动-有驾

还没等大家“围观吃瓜”吃爽,比亚迪突然发布重磅消息:搭上了国际米兰的顺风车。有人这才反应过来,人家根本不是要蹭国足热度,而是把格局放到了国际舞台。一方面让自家车贴上欧洲足球豪门标签,顺带把年轻球员送去米兰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借国际米兰的影响力,把比亚迪的形象打进欧洲主流社会——这才是真正的“用足球踢开国际大门”,而不是单纯撒钱作秀。

比亚迪被称车圈恒大,澄清国足赞助争议,欧洲布局应对政策变动-有驾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欧洲还遭遇到新问题。英国政府一出大招,拿出6亿多英镑发电动车补贴,但规定明晃晃写着“不补贴中国产车”。比亚迪直接被点名,表面是搅局,实际更像个笑话。原因很简单,比亚迪早就考虑好“曲线救国”,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布局工厂,再也不担心“关税铁门”。生产线一建好,欧洲市场本地化,成本低到让人心疼,连传统欧洲车企也得琢磨琢磨对策。

很有意思的是,英国以为这样就能保护自家厂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当年中国电动车补贴成千上万,能活下来的却只有技术扎实的玩家,大半企业直接淘汰。比亚迪敢于“真金白银”投入,一路闯到市场前列。而欧洲老牌车企习惯了“政府奶”,一断补贴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更魔幻的是,英国政府补贴最高3750英镑,但是比亚迪的电动车本身档次高,降价点打折促销,仍能刷下5%欧洲市场份额。不靠补贴,更显本事。

回头看,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偶然。如果说中国制造谁能代表“拼命三郎”,非它莫属。从早年锂电池起家,到自研发电机、整车、再攻光伏,研发投入经年累月,是有数的少数几个真正在技术战场“跳级”的本土企业。与一些靠政策捧起来的“昙花一现”不同,比亚迪能活到今天,全靠底子硬、胆子大和路子野。

至于足球那档子事,有人骂只是噱头,有人说钱打了水漂。仔细想想,现在中国青训看齐欧洲,有比亚迪帮年轻球员出国体验,不说年年进世界杯,起码开阔了格局和走出去的路径。国际米兰带来的品牌背书和交流机会,看似足球,其实背后是汽车出海战略、是品牌国际化的深谋远虑。

说到底,比亚迪这些年顶着质疑声前行,从“车圈恒大”到欧洲攻城略地,方法只有一个——默默砸钱做技术,强化研发,不靠“政策温室”。哪怕被人挤兑、盯着补贴,也照样能绕道欧洲本地化生产站稳脚跟。国足被黑,赞助被骂,它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质疑声越大,越用成绩说话。如今的比亚迪,不仅没被骂垮,反成了中国品牌在欧洲叫板世界巨头的“排头兵”。

比亚迪被称车圈恒大,澄清国足赞助争议,欧洲布局应对政策变动-有驾

说到底,输赢早晚见分晓,比亚迪玩的不是短视的投机,而是硬碰硬的实干。有人唱衰,它偏要把路越走越宽。有时,最好的反击,就是活得精彩。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