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

2025年7月29日,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划时代的时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之后,国内第三家汽车行业央企。这不仅是一纸工商变更那么简单,更是我国汽车央企格局近数十年来的最大一次重组动作,其背后所隐含的政策导向、产业格局变化、技术创新诉求,足以引发整个行业的深刻变革。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200亿注资+117家分公司/子公司,长安全面“央企化”提速

根据披露的信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由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实施业务分立组建而来,注册资本高达200亿元,掌管包括长安汽车、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在内的117家分公司和子公司,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销售、金融、物流、摩托车等全链条产业板块,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3400亿元,员工数量超过11万人。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其体量之大、业务之广,使其在一成立之时便天然具备“国家队”级别的行业影响力。在国资委最新央企序列中,中国长安排名第73,紧邻中车集团与中国通号,这一定位也预示了其战略意义已远超一间传统汽车制造企业。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一纸分立的背后:政策导向与战略布局

从时间线来看,这次央企化进程显然酝酿已久。自2024年底起,国家层面对央企整合信号日益明确;2025年2月,长安汽车便接到兵器装备集团的通知,将涉及与其他央企的重组;6月,国资委正式批复兵装集团汽车业务独立分立;7月27日完成工商注册,29日正式挂牌。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这一系列动作紧密高效,反映出国家意志主导下的新一轮央企改革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

长安的独立,不只是“脱胎换骨”,更是对其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取得成绩的认可与期待。要知道,长安汽车并非行业边缘玩家,而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头部担当”。其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上海洋炮局”,造车底蕴深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累计销量135.53万辆,创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9%,达到45万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新央企,不止是“身份升级”

央企身份的加持,不仅仅意味着资源和资金的进一步倾斜,更意味着战略愿景、科技布局和全球化进程的全新升级。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在陆、海、空三大出行领域全面布局。”具体来看,长安汽车未来五年将在飞行汽车、也就是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200亿元,2026年实现量产;另外其将在2027年前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技术;还有就是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将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市场,实现品牌全球渗透。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已进入“智能+电动”的深水区,未来竞争不再是单点技术、单一车型之间的较量,而是产业体系之间、生态平台之间的“集团军战争”。而长安的央企身份,恰恰是其迈入这一赛道的“入场券”。

三大央企格局成型,合力撬动产业新未来

从行业宏观层面看,长安汽车升级为央企之后,与一汽、东风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央企铁三角”。这一格局的形成,有望打破过去央企各自为战、缺乏协同的局面,构建起更加开放共享、联合攻坚的产业生态。

比如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三大央企可以联合攻克智能驾驶芯片、新能源电池、车载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在产业链安全方面,可实现关键环节的国产替代与布局优化。而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更具谈判筹码和渠道整合能力,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将从“品牌崛起期”进入“生态构建期”,国家级资本和平台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民营与外资车企,迎来“鲶鱼效应”

当然,央企长安的崛起并非毫无代价。对比亚迪、吉利、广汽等民营或地方国企车企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鞭策。一方面,央企具备更多政策支持、资本护航、资源统筹等能力;另一方面,其市场推进也势必更加激进、技术布局更具前瞻性。

第三家汽车央企,注资200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有驾

这种“央企鲶鱼效应”,将在短期内提升行业竞争强度,而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推动整体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升级。正如当年电动车领域特斯拉入局激活了国内新能源浪潮,如今长安的央企“身份变更”,也必将重塑产业发展逻辑与生态秩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