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大江南北跑的大卡车很多,那时我国产的东风140和解放141都已经很成熟,无奈对卡车的需求量实在太大,所以一直没有停止进口。当时从东欧进口的几款大卡车,给当时的外运系统、粮食、煤矿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卡玛斯。苏联车。发动机坚固耐用,耗油大,偶尔漏油。仪表盘黑油油的有点像飞机仪表。车暖风超好,零下40度驾驶室里热乎乎的。一旦这车发脾气了,熄火火了,缺电缺气了,不管几桥上的轮全部会抱死,这时只剩哭的份。
卡玛斯这个车很耐用,8-90年代,新疆很多,90年代初建设南京禄口机场,拉土方的就是卡玛斯5511和太拖拉T815。曾经黑龙江大庆油田,也大量进口过此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产柴油解放141,东风汽油140,普遍都是五万元上下。而卡玛斯也是五万。解放东风一挂车拉12.5吨,卡玛斯一挂25吨,优势很大。
斯柯达706RT。捷克卡车。老黄河就是仿造这款车,老黄河太难开了,这款车还不错。仿制它的还有龙江150。这车全车气动,助力方向一半气一半油,排档兔子乌龟档。70年代郑州的公交车就由斯柯达底盘改装的,还是后面带挂车的那种,后面挂车上也有一个售票员。主车怠速的时候震的牙都颤抖的。北京老一路公交车也是用它改的。
斯柯达是8吨,四方大脑袋能挤好多人,发动靠一个拉杆,声音也是非常特别。爪式轮毂,尖头桥(半轴是一根杆,尖头是桥帽)。夏天热死,冬天还行,有小孩子坐车喜欢坐发动机盖上,暖和,但是柴油味呛人。
星牌。波兰卡车。老司机对这车印象普遍不错,是一部好车,国内使用的主要是星牌200,使用150马力六缸柴油机,气顶油刹车。单驱带差速锁,冬暖夏热。驻车断气刹,动力大,五速变速箱,助力方向,方向离合那是真的轻省。最高时速120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进口很多,就是配件少,要到北京去买。底盘红色的,拉砖能装五千块。
布切奇。罗马尼亚车。七十年代我们称这玩意为“大罗马”。当年我们粮食汽车队拨来三十台布切奇,把车队坑废了。冬天,刹车故障多,肇事率极高,转向角小,起步发抖,油刹车,气顶油!启用一年多全部报废,车队队长哭都不给调换。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懂,当年国产的机油,汽油、柴油、刹车油都不能达到这个车的使用标准,特别是刹车油高温后会产生汽泡导致刹车突然失灵。使用他们原厂的刹车油就没有问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