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

中国品牌汽车欧洲市场销量现状:比亚迪独撑大局,其他品牌难进主流

有时候,数据看着风光,其实背后的故事挺让人牙疼。前阵子跟群里几个老车友闲聊,说起2024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汽车金额,127亿欧元啊——折算下来就是一千多亿人民币。这数儿听着咋那么厉害?可仔细扒拉一下,人家欧洲买的其实大多还是外资牌子在咱这边生产再运回去卖。像特斯拉上海工厂,不少Model Y就这么漂洋过海了。

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有驾

真要说自家“纯正”中国品牌在欧洲混得咋样,还真没想象中那么顺溜。我表哥去年刚从德国回来,他那边公司门口停满了各路电动车,可你数来数去,中国牌子的影子不多。MG(名爵)以前还算能打,今年都快跌出前十五去了。

倒是比亚迪,这两年势头猛得很。2025上半年,比亚迪居然卖出去三万三千辆,在欧洲新能源圈里直接干过标致和丰田。有个做二手车的小伙伴跟我讲,比亚迪那汉EV和ATTO 3,在西班牙、挪威这些地方成了出租车司机的新宠——说是续航扎实、保养省心。不过也有师傅吐槽冬天加热慢点儿,还有个法国小哥反映后排USB口老松动,总归细节上还有点小毛病。

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有驾

紧随其后,小鹏靠G6混进了都市白领圈层,据说巴黎地铁附近偶尔能碰见开G6上下班的年轻人。零跑T03走的是平价路线,用Stellantis(就是菲克集团那个)的渠道把T03推到东欧小城市,有一次波兰维修店老板发朋友圈,说这玩意拆起来简单,就是备件还得等船运,有时急用还真愁人。

不过吧,除了这仨,再往下看,那些国产新势力或者传统自主牌子,全加一起销量都赶不上一个小鹏G6。这断层感是真切的。有次我们本地修理厂聚会,一个专修新能源的小师傅喝高了唠叨:“别看国内吹出海如何如何,其实很多车根本进不了欧美主流市场,大部分还是去第三世界国家。”他说他朋友在阿尔及利亚开店,一堆奇奇怪怪的小众国产车型,配件难找售后更麻烦,但价格便宜,当地人凑合开着玩。

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有驾

话又说回来,为啥咱们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领先,却总感觉敲不开欧洲的大门?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是“认知”问题。我记得之前看到一份德国调研,好像只有14%的人知道比亚迪是谁,高端一点蔚来也才17%听过,更别提零跑、小鹏这些名字,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压根没概念。而且,就算有人知道,也极少愿意掏钱尝鲜——毕竟德系大众、奔驰宝马那些老字号早已深植民心,就连丰田在那市占率也才2%左右,你想插队谈何容易?

另一方面,“供应链本地化”也是个坎。今年欧美不是搞关税壁垒嘛,本地产零部件比例要求直线上升,现在45%以下都享受不到优惠政策。本来指望国内组装出口赚差价,这下成本优势全没了。有销售顺嘴一提:“以前靠价格还能忽悠点客户,现在拼服务拼品质,不砸钱建工厂就只能被卡脖子。”

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有驾

还有冷知识补充一句,我朋友去年试驾某款出口版国产SUV,说配置和国内完全俩样:海外版为了省事,把自动雨刷、无线CarPlay全砍掉,还换成手动空调。他笑称:“国外用户可能觉得简陋,但好歹耐造。”但这种减配操作时间长肯定伤口碑,本土消费者哪吃这一套?

对话间经常有人感慨,中国新能源技术牛归牛,可光靠技术远远不够。在群里曾有老司机发段视频,是他自己改装的一台旧BYD e5,加装座椅通风模块,“夏天西班牙太晒,没有这个根本坐不住”,结果线束短路烧保险,他吐槽道“进口售后爱答不理,只能自己琢磨”。

比亚迪力压群雄,中国车在欧洲销量大涨-有驾

其实很多宣传所谓“销往欧洲”,更多是贴标签炒概念,让回国时身价倍增罢了。但真正做到像大众、本田那种扎根当地社区,还早呢。不信你问问身边懂行的人,有多少亲戚朋友真正在英国或法国买了一台中国自主品牌新车?估计十个里面找不到一个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