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吉利汽车突然宣布要对旗下极氪品牌进行私有化,这距离吉利年初提出的“两横七纵”战略才过去半年时间。
要说清楚这事,得先明白吉利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记得2024年初吉利在哈尔滨开台州宣言解析会时,李书福意气风发地说要带着吉利汽车冲击全球前五,当时提出的“两横”战略是要把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打造成两大上市平台,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支撑着吉利奔向500万辆销量的目标。
可谁能想到,这才过了半年,吉利就突然改口说要搞“一个吉利”战略。
这种战略转向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藏着不少难言之隐。
咱们先看看极氪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2024年底极氪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327亿,负债却高达428亿,所有者权益居然是-101亿,这放在任何行业都是危险的信号。
更夸张的是,2024年极氪净亏损58亿,应付账款加起来超过300亿,这哪像是造车新势力的样子,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要说吉利当初分拆极氪上市也是无奈之举。
2021年极氪刚成立那会,新能源车市场融资环境好,吉利想借着这股东风给极氪输血。
谁知道美股市场对新能源车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极氪上市一年融资不到5亿美元,股价还跌得惨不忍睹。
现在想靠股权融资根本行不通,只能靠着吉利集团输血续命。
但吉利也不是冤大头,看着极氪越亏越多,总得想办法止血。
这时候领克就成了救命稻草。
领克这几年虽然也有亏损,但好歹每年能有200多亿营收,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极氪卖200亿亏18亿,领克卖213亿只亏1亿,这对比实在太明显。
要是能把领克并入极氪,至少能让财报好看不少。
不过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按美国会计准则,极氪合并领克后净资产反而从-101亿变成-142亿,这就好比本来已经资不抵债,再娶个“拖油瓶”老婆,日子更难过。
但换个香港会计准则来看,同样的交易居然能扭亏为盈,净资产直接转正。
这就像同一桌菜,中西方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2024年11月吉利宣布收购领克,极氪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担心的是吉利要借钱收购,还要稀释股东权益。
等2025年3月美国财报一出,股价跌得更惨。
这时候吉利突然抛出私有化方案,每股ADR给25.66美元,股价立马反弹。
这操作就像股市过山车,把投资者晃得头晕目眩。
要说吉利这次私有化也是下了血本。
按极氪75亿美元市值算,买下34.3%的股份得花185亿人民币。
如果全用增发股票,相当于从市场抽走10%的流动资金。
吉利控股原本持有吉利汽车41%的股份,这么一搞就降到37.6%,虽然还是大股东,但说话的分量肯定轻了。
这就像原本四个人合伙做生意,现在其中一个合伙人要拿走四分之一利润,剩下的人能不着急?
不过站在吉利角度看,这步棋也有道理。
把极氪私有化后,每年能省下几十亿上市维护费用,还能把吉利汽车和极氪的业务彻底整合。
原本两家公司之间鸡毛蒜皮的交易,每年不知道浪费多少管理成本。
就像两户人家合住一套房,水电费分开算总有人占便宜,干脆合并成一家最省心。
但这里面的风险也不小。
吉利汽车2025年Q1财报显示,合并后的极氪虽然账面盈利,但实际短期借款暴增120亿,这钱从哪来?
总不能让吉利控股继续贴钱。
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对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向来敏感,万一投资者觉得吉利在掏空上市公司,股价随时可能反杀。
回过头来看,吉利这波操作暴露出传统车企转型的艰难。
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架构,在新能源浪潮面前显得笨重不堪。
分拆上市原本是想借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做大,没想到遇到新能源车盈利难题,反而成了掣肘。
现在改回“一个吉利”,看似回归保守,实则是战略收缩保存实力。
这种战略摇摆其实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
大众集团这几年也在拆分保时捷上市,又想整合卡车业务,动作比吉利还频繁。
通用汽车更是在电动化转型中反复调整架构,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分分合合。
这些老牌车企都在寻找新的平衡点,吉利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资本层面的整合可能感受不到。
但渠道整合、技术共享这些后台调整,最终都会反映到产品上。
如果吉利真能通过整合实现降本增效,未来推出的车型性价比更高,也算好事一桩。
不过要是整而不合,反而拖累原有业务,那就得不偿失了。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吉利这次战略调整更像是阶段性妥协。
原本想两条腿走路,结果发现新能源这条腿太细撑不住,只能把资源重新集中。
这种务实态度值得肯定,但也要警惕陷入“战略漂移”的陷阱——今天搞这个战略,明天改那个方向,最后哪头都没做好。
现在最关键的是看吉利接下来怎么走。
私有化极氪只是第一步,如何消化整合才是真正的考验。
如果能把领克的渠道和极氪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说不定真能打造出爆款车型。
但要是只停留在财务报表的数字游戏,那这场资本大戏最终只会留下满地鸡毛。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觉得吉利这波操作是高明之举还是无奈妥协?
要是你手上有吉利股票,会因为这次战略调整选择加仓还是抛售?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