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乐子,堪称典中典。
北京汽车制造厂,注意啊,是“制造厂”,不是“集团”,他们家新出的212,在媒体试驾的时候,一个漂亮的侧空翻,直接躺平了,姿势非常安详。这事儿本身就够乐了,但更好乐的还在后面。
八竿子打不着的北汽集团,对,就是那个有BJ40、BJ60的“集团”,光速滑跪,啊不,是光速发了个声明,洋洋洒洒几百字,内容翻译过来就三个字:真不熟。
这操作,堪称魔幻。一个品牌出事,另一个名字像的品牌跑出来搞“滴血认亲”,还特么是撇清关系的那种。这就好比康师傅出了问题,康帅傅连夜开新闻发布会,说自己虽然名字像,但用的绝对不是一个师傅。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问一句:你们地球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这背后是什么?是历史的烂账,是品牌玄学的反噬,更是掀桌子时代你死我活的生存焦虑。
讲真,这俩哥们,以前确实是一家。北京汽车制造厂(BAW)是共和国长子,根红苗正,58年就有了,我们记忆里那个能翻山越岭的绿色铁盒子212,就是他家的。那时候,北汽集团(BAIC)还是个更大的概念,制造厂算是集团麾下的一员大将。
但这是老黄历了。这就跟修仙小说里一样,一个曾经牛逼的大宗门,后来家道中落,把一个天赋平平但辈分很高的长老(制造厂)给分家出去了。这位长老自己在外头开了个小门派,勉强度日。而原来的宗门(集团)呢,经过各种重组并购,又是和奔驰合作,又是和现代联姻,现在混得人模狗样,成了名门正派。
结果呢,那个被分出去的小门派,不知道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还是怎么的,炼丹炸了炉(新车翻了车)。这下名门正派坐不住了,生怕外面的人说“你看,他们那个宗门的人炼丹都会炸炉”,赶紧贴告示昭告天下:此人早已被逐出师门,其一切行为,皆与本门无关,他的丹方,更是和我们没半毛钱关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个修仙的比喻简直是天才。对,就是天才,不接受反驳。
因为你不用这个比喻,就很难理解北汽集团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在以前那个还能讲体面的时代,这种事儿可能就私下打个招呼,或者干脆不理。毕竟消费者也没那么傻。但现在是什么时代?是黑暗森林,是掀桌子时代。任何一点负面舆论,都会被无限放大,然后变成竞争对手手里的压缩毛巾,沾水就变大,最后能把你活活捂死。
北汽集团怕的不是消费者分不清,他怕的是对手帮你分不清。他怕的是明天就有人写文章《北汽系车品质堪忧,从212翻车看BJ40的未来》,怕的是水军在所有BJ40的视频下面刷“就是那个翻车的牌子吧?”。这种事儿,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最好的自保手段是什么?不是解释,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北汽这个声明,就是引爆餐厅的行为。它用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把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底裤都给扒了,告诉你:这哥们是民营企业,在山东,老板是魏桥,跟我这个北京国企没有一毛钱关系!不装了,摊牌了,我们8年前就离婚了,孩子也不是我的!
你说这事儿乱不乱?简直就离谱!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挺能理解这种心态的。这就好像你年轻时候不懂事,谈了个不太靠谱的对象,后来分手了,你拼死拼活在大城市立足了,结果有一天,你那个前任突然以你的名义在外面借钱,你说你慌不慌?你第一时间肯定是报警加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这个人跟我没关系,我俩不熟!
企业的品牌声誉,就是它的“祖宗牌位”。尤其对于北汽这种国企来说,稳定压倒一切。它好不容易把“北京”这个越野品牌做起来,BJ40卖得还行,眼看就要成仙了,结果半路杀出个“北京”制造厂,上来就一个自爆,这谁受得了?心态能不崩吗?同行看了都得傻。
所以,北汽这个声明发的,从商业上讲,没毛病,甚至可以说是专业。但讲真,你又觉得有点好笑,怎么就这么怕呢?这反映出整个行业的脆弱。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技术好、质量好就能赢了。不是的。这是一个情绪和标签的战场。你必须像维护一个宗教一样,去维护你的品牌信仰。奔驰为什么值钱?因为“奔驰”两个字本身就是金钟罩铁布衫。特斯拉为什么一堆毛病还有人买?因为“特斯拉”代表的是一种科技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北京”这个牌子,好不容易从老212那种傻大黑粗的印象里爬出来,想往上走一走,结果被过去的自己一把拽住了脚脖子。这种感觉,就是道诡异仙里的那种被污染。必须立刻、马上、用最极端的方式切割,不然自己也要变成怪物。
说实话,我小时候还真坐过老212,那感觉,就像是直接坐在一个正在散架的铁盒子里,颠得我七荤八素,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所以,这件事的结局,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揭示的真相: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存在什么历史情怀,也不存在什么兄弟情谊。只有你死我活。任何试图攀亲戚、讲历史的行为,最后都可能变成往自己身上泼的滚油。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买的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品。你买的是这家公司的现状、它的管理水平、它的财务状况,甚至是你对它老板精神状态的判断。北汽集团和北京汽车制造厂,它们的产品,从设计、品控到售后,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修仙法门。一个可能练的是名门正派的内功心法,进步慢但稳。另一个可能就是路边摊买的《葵花宝典》,上来就给你整活儿,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走火入魔。
最终,谁是正统的“212”?谁在乎呢?在这个连桌子都快被掀翻的时代,血统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能活下去的,永远是那个能把价格打到骨折,再塞给你一个巨大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缝合怪”。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没有中间选项。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