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又扔出一个“政策礼包”,说买指定座驾,能蹭上车船税和购置税减免的“顺风车”。
乍一听,像是天上掉馅饼,能薅点羊毛是点嘛。
但细嚼慢咽一下,这事儿好像掺了点别的味道。
明面上,国家力挺节能减排,这没毛病。
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给点甜头也是合情合理。
可话又说回来,咱也得盘算盘算,这“指定”的座驾,究竟肥了谁的腰包?
这次的“恩赐名单”里,能减免车船税的节能型家轿,寒碜地只有两款,而插电混动家轿却足足有22款。
至于减免购置税的,纯电家轿31款,插电混动17款。
这数字一溜出来,是不是品出点门道了?
兴许有人会蹦出来说,插电混动也是新能源啊,总比纯烧油的强吧?
这话没错,但背后没准儿藏着一些“小心机”。
和大众印象相悖,插电混动车的实际表现,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绿意盎然”。
您琢磨琢磨,大伙儿抢着买插电混动,图个啥?
说白了,还不是为了那张绿牌,为了省几个油钱,甚至有些地儿是为了躲避限行。
可到手之后呢?
有多少人能做到日日充电?
怕是不少人把它当成烧油的“备胎”来使了吧?
反正加个油就能跑,省事儿!
这样一来,所谓的“节能减排”,怕是就成了“皇帝的新装”。
毕竟,要是光烧油,那跟寻常的燃油车有啥区别?
搞不好车身还更重,油耗更高呢。
单凭这一个“有电不用”的怪相,就足以窥见问题的冰山一角。
往更深了瞧,这背后没准儿还牵扯到一些利益角逐。
纯电动车技术门槛更高,电池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车企可能更偏爱插电混动,毕竟技术更娴熟,成本也更容易把控。
这样一来,政策的“雨露均沾”,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过渡方案”?
当然,这并非要全盘否定插电混动的价值。
对于那些充电不便,又想尝鲜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而言,它仍然不失为一个折中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咱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么多的资源和“偏爱”,都一股脑儿地砸向这种“半吊子”?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原因归结于“技术瓶颈”时,是否忽略了市场机制对企业行为的牵引?
再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些真心实意想为环保添砖加瓦,但又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可能更渴望入手一辆价廉物美的纯电动车。
而眼下,他们或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开着插电混动的“幸运儿”,坐享政策的红利。
这公平吗?
归根结底,扶持新能源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绝非简简单单的补贴和减税就能搞定的。
我们需要更明晰的战略蓝图,更严苛的监管缰绳,以及更均衡的资源调配。
与其一味地痴迷于“弯道超车”,不如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的新能源车,跑得更远,更稳。
而那些只想“浑水摸鱼”的,迟早会被市场无情地拍在沙滩上。
所以,下次再刷到“减免优惠”的消息,先别急着雀跃,不妨多掂量掂量,这优惠,究竟是给谁量身定做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