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辆摩托车轰鸣而过,我们却听不见印度街头那些被尾气呛到的咳嗽声。本田公司最近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四工厂搞了个盛大的庆祝仪式,庆祝他们全球摩托车累计产量突破5亿辆。92亿卢比的投资,每年增产65万辆,700万的年产能——这些数字在财经版面上闪闪发光,可谁还记得去年德里街头那个因为雾霾诱发哮喘而死的送餐小哥?
看看本田的发家史就知道,这家公司简直就是全球化的活标本。1949年推出Dream D-Type时,他们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在印度建起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工厂。从日本到比利时,从泰国到巴西,本田的工厂开到哪里,哪里的天空就多一层尾气。有意思的是,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广告里永远都是阳光明媚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追逐自由,却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些摩托车的排气管正对着谁家的窗户。
印度现在有2.5亿辆摩托车在跑,相当于每五个印度人就有一辆。首都德里的空气污染指数经常爆表,医院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排成长龙。可本田在乎吗?人家在乎的是怎么在2027年之前把年产能冲到700万辆。他们甚至很贴心地推出了电动车型——当然,价格是传统车型的三倍,专门卖给那些住在富人区、不用每天吸尾气的精英们。这让我想起孟买贫民窟里那个修了十年摩托车的老匠人,他粗糙的手上全是油污,却买不起一副像样的防毒面具。
本田的新闻稿里满是骄傲:37个生产基地,23个国家和地区,3万家经销商。可他们不会告诉你,在雅加达的贫民区,孩子们正在本田摩托车的废机油里捡拾可回收的金属;也不会告诉你,在达卡的街道上,女学生们不得不戴着口罩穿过本田摩托车组成的钢铁洪流。这些,在他们的年度报告里都叫做"本地化生产"和"市场渗透率"。
最讽刺的是那个庆祝仪式。高管们西装革履地站在崭新的厂房里,背后是闪闪发光的5亿辆纪念牌,而厂房外的马路上,无数印度老百姓正骑着本田最便宜的摩托车,在40度的高温里堵得寸步难行。这些摩托车确实便宜,便宜到连个像样的尾气净化装置都装不起——反正吸这些尾气的又不是本田总部那些吹着空调的高管。
我们总说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可现实是,当利润达到5亿辆这个量级时,责任就成了宣传册上最不起眼的那行小字。本田在印度的工厂越建越大,印度人的肺却越来越黑。要我说啊,与其庆祝产量突破5亿辆,不如想想怎么让那5亿个排气管少喷点毒气。毕竟,当最后一个印度人也买得起摩托车的时候,可能已经没人能健康地骑上它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