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43.99-53.99万元,新款宝马i5发售,提供三种续航版本
43.99万元。这个数字跳出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愣一下。
宝马i5来了。不是改款那么简单。是一次重新定义。
豪华纯电轿车的战场,从来不缺狠角色。但这一次。宝马把牌摊在了桌上。
三个版本。三种续航。618公里、713公里、651公里——数字背后是什么。是选择自由。还是精准拿捏?
我们总说电动化是趋势。可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在电机和电池。而在驾驶者按下启动键那一刻,是否还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驾驶者之车”的心跳。
新款i5。它延续了5系的骨架。5175毫米的车长。3105毫米轴距。像一头沉静的豹子。蹲伏在城市边缘。
但它又完全不同。电流在底盘下流动。无声。却蓄势待发。
外观颜色变了。磨砂纯灰成了xDrive50L的标配。以前要加八千。现在不用选了。这是诚意?还是策略?
也许两者都有。宝马知道。在这个价位段。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
碳黑色依旧冷峻。矿石白干净得近乎冷漠。砂金石红……有点躁动。像是在暗示这台车骨子里的不安分。
轮胎尺寸也讲究。35L和40L用的是245/45 R19。而50L前轮245/40 R20。后轮275/35 R20。抓地力。稳定性。都在数字里藏着。
坐进车内。熟悉吗?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9英寸中控屏。高通骁龙8155P芯片——流畅得不像话。
系统不卡。响应快。手势控制依然灵敏。划一下。音乐换曲。再划一下。空调调温。
科技感?有。但不过度。宝马没学某些品牌堆一堆虚拟按钮。物理旋钮还在。温度。音量。指尖一碰。触感真实。
音响呢。哈曼卡顿给40L。宝华韦健给50L。18扬声器。标配。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以往这种配置。要么顶配才有。要么加钱选装。现在。直接给了。
空气悬挂也是标配。还能调节软硬。过坑?变软。高速?调硬。车身姿态始终优雅。
但其他配置……大量选装。比如自动驾驶辅助。比如高级内饰材质。比如激光大灯。
宝马很聪明。基础给你拉满。高端体验?自己决定要不要掏钱。
动力。才是重头戏。
单电机。200千瓦。240千瓦。两个版本。一个够用。一个更猛。
双电机呢?385千瓦。百公里加速4.2秒。比许多性能车还快。
可它是台五米多长的轿车啊。四门。后排能坐三人。行政级的气场。肌肉男的速度。
矛盾吗?不。这就是现代豪华的本质——克制中的爆发。
续航方面。单电机长续航做到713公里。CLTC工况。实际跑下来。打个九折吧。640左右。够用了。
双电机反而少了点。651公里。毕竟功率大。耗电快。合理。
快充0.55小时。也就是33分钟。从低电量充到80%。咖啡还没喝完。电已补满。
你说。这车适合谁?
是那些从燃油5系转来的老客户?还是新势力看腻了想回头的尝鲜者?
或许都不是。它属于那些既想要电动安静平顺。又舍不得宝马操控基因的人。
他们在意品牌。但也看重质感。愿意为技术买单。但拒绝浮夸。
所以i5的定价很有意思。43.99万起。刚好卡在Model S之下。又比蔚来ET7便宜一点。
不上不下。恰恰是最好的位置。
它不说自己颠覆。也不标榜极致性价比。它只是站在那里。告诉你:我进化了。但我还是我。
电动时代。很多人担心宝马会丢掉灵魂。
可当你握住i5的方向盘。踩下电门。后轮推着车身向前冲。悬挂过滤震动的细腻程度……
你会觉得。有些东西。没变。
转向精准。路感清晰。哪怕车身庞大。也能像小车一样灵活穿行。
这不是靠算法模拟出来的“驾驶乐趣”。是真正从底盘调校来的真功夫。
宝马工程师没偷懒。他们在电动平台上。重新打磨了一套动态逻辑。
舒适模式。柔软如毯。运动模式。紧绷有力。你甚至能感觉到后驱的微妙牵引感。
这很难得。对吧。
太多电动车追求直线加速。忘了弯道里的微笑。
而i5。它记得。
所以它的价值不只是三电系统。不只是智能座舱。而是那份难以量化的“驾驶质感”。
你说值不值43.99万?
如果只算硬件。可能有人摇头。
但如果算上品牌积淀。底盘功力。设计美学。还有那份从容不迫的豪华感……
也许。就说得通了。
毕竟。豪华从来不是配置表堆出来的。
是细节。是氛围。是按下启动键那一刻。你心里涌上的那种踏实。
新款i5没有大刀阔斧。它选择微调。优化。巩固。
因为它知道。真正的对手。不是某个具体车型。
而是用户心中。对“终极驾驶机器”四个字的信任。
这份信任。比任何续航数字都珍贵。
所以它来了。带着三种续航。三种选择。一种坚持。
下次更新。我想聊聊它的竞品们。怎么应对这场“温和的革命”。
等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