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把国内最后一家直营店给关了,这事儿吧,说好听点叫战略转型,说难听点就是不装了,摊牌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一个豪华电车品牌,把自己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脸面”——那种装修得像美术馆,店员比顾客还多的体验中心,给彻底拔了,这在车圈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观。官方说法是,全面切换至线上销售。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互联网,特别轻资产,特别有未来感?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这动作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承认了,之前那套“我们卖的不是车,是北欧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表演,演不下去了。或者说,观众不买票了。
我作为一个前广告人,最懂这种“体验中心”的门道。它压根就不是为了卖车,它是一个品牌的“物理道场”,是用来展示肌肉、定义调性、顺便给投资人讲故事用的。开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租金和人力成本就是烧掉的香火钱,目的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神是灵的。特斯拉为什么能把店开在最贵的商场?因为马斯克本身就是最大的神像,大家是去朝圣的。奔驰的店为什么能富丽堂皇?因为那颗三叉星徽,本身就是一块不需要解释的“玄学”图腾。
而极星呢?它的问题就在于,它想讲一个高冷的故事,但市场环境已经不允许你高冷了。
现在的车市是什么?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掀桌子”游戏。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卷价格、卷配置、卷服务,恨不得把沙发冰箱大彩电全都给你塞进车里,然后用一个你想象不到的价格砸你脸上,就问你怕不怕?
这时候,你必须构建一个极其荒诞的场景来理解极星的处境。
想象一个修仙世界,各大门派正在进行惨烈的最终决战。这边,比亚迪是魔道巨擘,一手价格屠夫闪电战,一手技术人海战术,讲究一个力大砖飞,管你什么精妙招式,我一板砖拍死。那边,蔚来是玄门正宗,搞起了换电大法和海底捞式服务,打不过你,我就熬死你,用服务把你捆成粽子。理想更绝,直接把“家”这个概念修成了本命法宝,专攻中年男人的软肋。还有小米这种天外飞仙,不讲武德,直接跨界打击,把手机圈的玩法带过来,流量为王。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而极星呢?极星就像一个隐居在山林里的剑客,他坚信剑道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是“无招胜有招”。他每天不练杀人技,只在那儿擦拭他的剑鞘,研究剑鞘的材质是不是环保,线条是不是够极简,握持的手感是不是符合人体工学。当别人都在用火箭炮、高达、甚至召唤陨石对轰的时候,他抱着他那把擦得锃亮的宝贝剑鞘,喃喃自语:“你们不懂,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笑了,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怪,但你细品,是不是内味儿。
极星的线下体验店,就是那个被反复擦拭的剑鞘。它很美,很高级,很有品味,但它在当下的战场上,屁用没有。因为大家不是来比美的,是来拼命的。当你的邻居已经开始用自爆无人机来抢客户的时候,你还在纠结你店里的咖啡豆是哪儿进口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务正业”。
所以,关店,把这个昂贵的物理道场给拆了,ALL IN线上,其实是一种体面的自救,或者说,体面的躺平。这就像那个剑客突然悟了:“妈的,打不过我还躲不起吗?我不跟你们这帮莽夫玩了,我回山里搞直播带货卖我的剑鞘去。”
你可能会说,你看,宝马奔驰不也在调整渠道吗?
诶,这完全是两码事。宝马奔驰缩减经销商,那是优化,是瘦身。它们就像一个肌肉壮汉,觉得有些脂肪影响形态了,于是减减肥。因为它们的品牌“玄学”光环已经厚得像金钟罩铁布衫,用户是信徒,就算把店开到郊区,信徒们也会自己找过去。它们的调整,是“皇帝的新衣”穿久了,想换件更舒服的便服。
而极星关店,是求生。是发现自己光着身子在冬天里跑步,再不找个山洞躲起来,就要冻死了。一个是主动选择,一个是别无选择。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降维打击也太狠了。
说真的,现在让我去逛商场,我头都大,还不如在家刷刷短视频来得实在。
其实,站在极星的角度,这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它终于想明白了,或者说被迫想明白了,在线下这个重资产的修罗场里,它拼不过那帮已经杀疯了的同行。它的品牌力,撑不起那么贵的租金;它的产品力,也还没到能让用户无视一切,只为信仰充值的地步。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奔驰的人,就是为了那个标。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极星的爱,还不够浓。
所以它把所有的资源都收回来,集中到线上,用更低的成本去触达那些真正懂它、欣赏它的少数派。这叫什么?这叫战略收缩,精准打击。不再追求普度众生,只求点化有缘人。
所以极星这一手,不是什么遥遥领先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像是一个学霸在偏科之后,决定以后只考自己擅长的那一门了。至于总分?总分随缘吧,反正也卷不过那帮牲口。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