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夜里,我在上海天马山赛道刷圈,计时器刚按下就被一道蓝光掠过——新汉L EV,静止到100公里/时只要2.71 s。那瞬间的推背感像被高铁屁股踹了一脚,人还没反应过来,车已经冲到弯前指示牌。这速度,谁扛得住不多看两眼?
外在颜值
第一眼,它像穿着中山装的短跑健将,整车姿态趴得低,前脸“凤之翎”灯带夜里亮起,好像把霓虹折进了眼角。侧面腰线收得干脆,尾部扩散器夸张到有点“这设计真特么反人类”,却又让空气在车尾滑得像肥皂泡。那么,普通人会不会嫌它过于激进?问我吧:开出去回头率比隔壁SU7还高,连路边大爷都问一句“这车啥价”。
内在质感
坐进车里,15.6英寸屏幕像张麻将桌,随便滑都能糊一手好牌。中控饰板用了竹纤维,摸上去有细腻的毛孔,像刚削好的黄瓜皮。方向盘包着Alcantara,雨天握着也不打滑——上次川藏线暴雨,我拧弯儿时手心都是汗,幸好这材质给了我安全感。后排地台纯平,朋友说翘二郎腿都行;唯独杯架有点浅,过减速带奶茶甩得我裤子花一片,尴尬得要命。
技术解剖
全铝底盘+千伏高压架构=变态加速。整副悬架、纵梁、连杆都换成铝合金,比钢件轻了83 kg。轻量化不是噱头:转向惯量小一圈,弯里车头就像被绳子拽着走。三电系统来自超级e平台,双电机总功率1015 Ps,用的是1500 V碳化硅逆变,电机转速飙到30000 rpm。要知道,20年前Lotus Elise才刚把铝粘接技术玩明白,三十万级别想要全铝底盘跟做梦一样。今天汉L把历史写成了段子:想要?来,白菜价自己端走。我当初嘲笑工程师“全铝太贵没人买”,结果自己啪啪打脸——市场证明真香。
路试感受
从徐汇早高峰一路挪到南北高架,iTAC智能扭矩分配让车屁股粘在车道里不晃;切到Sport+,电门像拉弓,松手即箭。100-0制动33.5 m,脚感稳得像踩在花岗岩,可一旦入弯,云辇-C把侧倾抹平,好比端着满碗热汤跑步都不洒。我问自己:这舒适?还是运动?答案是——老猛了但不莽撞。
使用攻略
第一招:去国家电网±1000 V站,兆瓦闪充5分钟回血370 km,咖啡没凉车已满。
第二招:冬天把预设电池保温开到“智能”,少跑冤枉电。
第三招:切记每两万公里校准主动升高功能,气囊寿命能延到12万公里以上。
对比谁更强
你问SU7 Max?它4.5 s破百,像拳击台上的轻量级对手;再看Model 3高性能,3.1 s已算快,但底盘还是钢+铝混搭,高速变道少了几分底气。极氪001四驱虽然空间大,却在充电功率上被汉L的1000 kW瞬间秒成背景墙。为什么友商破防?价格差不多,参数却被吊打——换谁不急眼?
养车人视角
纯电版实测城区电耗12.4 kWh/100 km,折合每公里七分钱;DM版综合油耗4.9 L,还能拿绿牌。保养只要换滤芯和冷却液,总花费比一顿海底捞还少。试驾那天大雨,雨刷器反应慢半拍,我忍不住爆句“怎么跟我家八十年代老飞度一样慢”,工程师记录后承诺OTA优化——这种实时反馈,爽到飞起。
适合谁?
想要“一脚电门把老板甩后视镜”的热血青年。
需要周末带娃去露营的奶爸,后备厢能塞两条折叠床。
喜欢研究技术的极客:拆个轮看铝合金编号都能聊一下午。
你是不是还在犹豫?担心高压平台不安全?却忘了它通过了200 kN挤压测试;怕二手残值?问问上一代汉EV保值率,三年还扛在70%。问题来了——再等,能买到更狠的价吗?我赌一包辣条:等不到。
结尾
这车像一颗丢进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会一路拍到特斯拉门口。我写到这儿,耳边还回荡着那句赛道计时员的感叹:“千匹马力卖二十多万?嘎嘎香!”你心动没?欢迎评论区开喷,我在那儿等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