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组数据让我有点懵。岚图FREE,去年6月上市,近半年累计销量只有7175辆,单月销量最高也就1969辆。这是什么概念呢?平均下来,每个月卖1200辆左右。而它的竞争对手理想L6、问界M7,月销量轻松破万。再加上岚图FREE的价格区间在22.89万到26.69万,不算便宜,这个销量,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乍一看,这就像一个失败案例的标准模板:新车、价格不低、销量惨淡。有人可能会问,一个车企的主力车型,月销1200辆,干脆别做了吧?亏钱是肯定亏钱了吧?确实,这组数字挺“吓人”。但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把账重新算一遍,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说销量。7175辆确实不多,但如果只盯着这个数字,就容易忽略一个关键背景:岚图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品牌”,2021年才成立,家底薄,用户认知度也低。再看它对标的理想L6,理想已经有五六年的市场积累,问界M7更是背靠华为几乎无处不在的品牌影响力。岚图拿一个刚上市不到一年的新车去跟这两位掰手腕,本来就是打逆风局。
再聊聊价格。22.89万起的定价,的确把岚图放到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区间:你再加两三万,就能买理想或者问界的七座大车;往下看,还有一堆主打性价比的国产中型SUV。这种两头受压的定价策略让岚图的日子不好过,但有趣的是,它并没有选择降价,甚至在FREE+上继续堆配置,比如激光雷达、鸿蒙座舱、车载冰箱这些配置。看起来不太聪明,但背后可能是有别的想法。
我们再看财务状况。岚图没公布具体的盈利数据,但从行业内类似企业的情况推测,FREE这个销量,肯定撑不起正向现金流。亏损是跑不掉的。可这是不是因为“车不好卖”导致的呢?未必。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研发投入。像岚图这样的新品牌,前期为了在技术上追赶甚至赶超传统车企,砸钱是必然的。以理想为例,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直接把毛利压得很低。但市场认可是有滞后性的——即便前期亏损看着吓人,但如果技术差距真的拉近了,后期是可以回血的。
接下来我们拉同行对比。传统车企、新势力、外资品牌,谁都没逃过“前期亏损”这个坑。比亚迪是个成功样本,早些年因为押注新能源,亏得一塌糊涂,现在手里有刀片电池、有DM-i混动技术,风光到不行。特斯拉当年也从亏损几十亿美元到成为利润奶牛。至于理想、小鹏、蔚来这些新势力,哪个不是亏着过来的?其实,行业规律摆在那儿。岚图现在的亏损,更多是战略性的,跟一家老车企突然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是两回事。
那岚图的亏损是战略性的吗?从FREE+的产品策略来看,它还在“抓机会”。这车明显走的是技术路线,增程动力+华为智驾+顶置激光雷达,这些配置没一样便宜,但也没一样是“多余”的。激光雷达看着花哨,但在布局高阶自动驾驶上是绕不开的;增程动力虽然被诟病过,但在充电桩普及率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市场接受度已经验证过了。岚图是在用一款车试图杀入市场的核心战区,虽然打法“冒险”,但并非乱花钱。
再回到岚图自己的打法。它在做的事情,不是面向当下,而是铺未来。如果你只看FREE的销量,可能很容易得出“卖不动”的结论。但如果放到更大的时间维度看,岚图在用这车试图拉开一个技术差距。你会发现,这个市场没那么容易闯,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要知道,新能源车的竞争,从来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所以,这事到底怎么看?看着有点吓人,但其实拆开来看,没那么离谱。岚图FREE确实销量不高,但它背后有它的逻辑:品牌年轻、技术投入大,短时间内不追求盈利,只能靠亏损换市场。这事看上去危险,但换个角度,华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这些配置,放在一两年后或许会成为它的杀手锏。
最后说一句,岚图要紧盯的,不是眼前的数字,而是接下来每一步怎么走。汽车行业就是这样,危险和机会总是并存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