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枕头,一包草”,用在眼下这汽车圈,那是相当贴切。
最近车市好不热闹,宝骏撺掇了款新座驾,唤作享境。发布会上那是天花乱坠,鼓吹什么比肩20万级豪车的驾乘感,要重新擘画行业标杆。现如今,哪家车企发布会不放卫星啊?可咱老百姓掏腰包买车,可不是听你耍嘴皮子,得验真章。
这事儿还得追溯到5月17日,在郑州,一场发布会,宝骏享境粉墨登场。厂家放出话来,这车够智能、够舒坦,专为新锐中产家庭量身定制。价格嘛,12万多起步。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挠心?
细细端详,这享境倒也有些可圈可点之处。譬如那套“方言通吃”的语音交互系统,能听懂川渝的麻辣段子,也能拿捏吴侬软语的呢喃细语。这对于那些上了年纪,不太擅长普通话的朋友而言,着实便当。还有那位AI管家,自诩为移动的百科全书,能解答你天马行空的疑问。
智能驾驭方面,车企也是煞费苦心。什么无图导航,什么全速域主动刹车,听起来都挺玄乎。座椅也号称“七星级”,静谧性堪比奔驰E级,后排空间宽敞到能让你“北京瘫”。
瞧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蠢蠢欲动了?稍安勿躁,咱们还得冷静剖析。车企宣传的,往往是尽善尽美的境况。真正用起来如何,谁又能打包票呢?
就拿这个“方言通吃”来说,识别率再高,也免不了有误判的时候。你琢磨琢磨,你在车里和AI助手用土话拌嘴,它一头雾水,你岂不更恼火?这算不算另一种行车隐患?
再说说这个“七星级座舱”,静音效果出众固然是好,但真能媲美奔驰E级?恐怕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有发言权。空间宽敞是优势,但车身也随之增大,泊车是不是更捉襟见肘了?
还有那个“无图导航”,听着科技感爆棚,但真实路况瞬息万变,真能对它言听计从吗?万一遭遇突发状况,AI反应滞后,岂不是更添危机?
实则,近年来这种“堆砌”式造车屡见不鲜。车企恨不得把所有能蹭上边的技术都一股脑儿塞进去,却往往疏忽了最紧要的环节:稳定性和靠谱程度。
好比早几年风头无两的某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发布会上各种黑科技,可实际交付后,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偃旗息鼓。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而是货真价实的产品。
咱再寻思寻思,宝骏享境的目标人群是25-35岁的新锐中产家庭。这个群体对生活品质有执念,但同时也非常务实。他们更看重的是性价比、安全性以及长期的持有成本。
倘若宝骏享境只是在发布会上夸夸其谈,实际产品与宣传大相径庭,恐怕很难赢得市场认可。就像一个考生,考前口若悬河,考后却名落孙山,谁还会对他另眼相看?
当然,咱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宝骏享境如果真能做到车企宣扬的那样,那也算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但关键在于,它能否经受住市场的千锤百炼。
但愿宝骏享境能真正把“智能超舒适”落到实处,而不是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归根结底,老百姓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而不是为了听你编故事。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想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真正渴求的是怎样的汽车?是堆满高精尖配置,但质量堪忧的“绣花枕头”?还是价格亲民,稳定耐用的“老黄牛”?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青睐后者。毕竟,买车不是为了充门面,而是为了买个踏实。
是以,期盼车企们能多谛听消费者的真实诉求,少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多一些精耕细作的研发。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赢得市场青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