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车企“单车利润”数据刷屏了!
广汽卖一辆车只赚1768元,比亚迪赚9933元,理想、保时捷、宝马、奔驰的利润从3万到4万不等,特斯拉每辆车能赚5.84万元,而法拉利更夸张——卖一台车狂赚70.3万元!
这组数字直接冲上热搜,网友炸锅了:“国产车这么卷,利润却只有国外品牌的零头?
”“特斯拉果然牛,但法拉利才是真‘躺赚’!
”看完这组数据,我既心疼又骄傲。
心疼的是,像广汽这样的国产车企,辛辛苦苦卖一辆车利润不到2000块,还不够一线城市一个月的房租,这背后是产业链的极致内卷和成本压缩。
但更骄傲的是,比亚迪这样的“薄利多销王”,明明可以赚更多,却选择把利润砸进研发和用户普惠,比如刀片电池、DM-i技术,硬生生把合资品牌的“暴利神话”拉下神坛。
反观某些国外品牌,卖一辆车赚的钱够普通人攒好几年。
比如法拉利,70万的利润背后是品牌溢价和奢侈品逻辑——买它的人根本不关心性价比,只在乎车标带来的身份象征。
而特斯拉能赚5.8万,则靠的是全球供应链掌控和“直营模式”省下的中间商差价。
但最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曾经躺着赚钱的合资品牌,如今被国产车逼得降价求生,比如奔驰宝马的利润已经比前两年缩水不少,这说明什么?
国产车的技术、口碑、市场策略真的站起来了!
有人说:“车企利润高就是黑心,利润低就是没本事。
”这话太片面!
利润高低反映的是商业策略:比亚迪走“以量换质”路线,用高销量摊平成本;理想瞄准家庭用户,用增程式技术精准卡位;特斯拉用科技光环吸引信徒;而法拉利……人家卖的不只是汽车,是富豪们收藏品。
但无论如何,国产车用实打实的销量和用户口碑撕掉了“低端廉价”的标签,这才是最值得鼓掌的!
car 企业利益之争表面是数字游戏,但背后却是技术、品牌与市场之间终极较量。
国产汽车正从追赶者变成规则改写者,这条路走得艰难却坚定。
下次当你纠结于 “买国产还是进口” 时,不妨想想:你花出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你所希望得到世界投票。
国产汽车逆袭,你看好吗?
评论区聊聊吧!
如果觉得文章够扎心,请别忘记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制造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