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本想强行霸占中国公司安世半导体,结果被中方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打懵。 现在好了,全球汽车生产线因为芯片断供一片哀嚎,从日本本田到德国大众,工厂接连停产,连远在南美的巴西都未能幸免。 而捅了马蜂窝的荷兰,一边低声下气求谈判,一边竟然还做梦想要和中国“五五分”股份。 这场由一颗小小芯片引发的全球大地震,彻底暴露了谁才是供应链里真正的“卡脖子”高手。
2025年10月27日,日本汽车巨头本田正式宣布,产量直接腰斩,并从30日起全面停产一周。 即便恢复生产,也只能维持一半的产能运转。
同一天,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公开承认,尽管安世半导体提供的并非最尖端的核心处理器,但却是车上大量使用的关键小零件。 这些芯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现有的生产计划也无法调整。
德国大众汽车内部流传出的文件显示,情况更为严峻。 其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的工厂早在10月21日就已经停摆。 埃姆登、汉诺威等地的另外三家主要工厂也进入了停产倒计时,超过6万名大众员工面临薪水减少10%的风险。
停产风波迅速向欧洲以外的地区蔓延。 10月28日,巴西全国机动车制造协会主席发出警告,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巴西境内的多家汽车制造厂将被迫暂停运营。 此外,宝马、福特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这场全球性危机的根源,指向了荷兰政府此前对安世半导体的强行接管。 荷兰方面可能自恃拥有阿斯麦这样的光刻机巨头,认为能够轻易拿捏一家芯片公司。 他们控制了安世半导体位于荷兰的总部,却严重误判了最关键的一点。
安世半导体超过70%的实际产能都集中在其中国公司,尤其是在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和ESD保护器等车规级芯片细分领域,安世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荷兰拿到的主要是一个法律空壳和部分研发部门。
面对荷兰的行动,中方没有在所有权问题上直接纠缠,而是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应对策略。 安世中国公司宣布在法律和运营上完全独立,与荷兰的安世总部彻底切割。
独立后的安世中国迅速出台了三条清晰明确的新规则,直接掌控了芯片的流出渠道。 第一条规定,所有下游客户,无论是谁,必须与安世中国重新签订供货合同。 此前的旧合同一律作废,安世中国的公章成为唯一凭证。
第二条规则涉及结算方式,安世中国宣布所有交易只接受人民币付款。 这一举措在确保货款安全的同时,也将中国制造的芯片变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硬通货。
第三条规则直接关系到供货优先级,安世中国将优先满足国内汽车厂商的芯片需求。 对于欧洲等地的客户,则需要根据剩余产能进行排队等候,预计等待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月以上。
这三条规则立刻发挥了作用,全球汽车产业瞬间意识到,芯片的阀门开关并不在荷兰,而在中国手中。 此前依赖于安世芯片的汽车制造商们,为了维持生产,纷纷转向与安世中国签署新合同。
荷兰政府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局面,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压力反而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他们转而向中方请求进行谈判。 一位荷兰官员试图为其最初的行为辩解,声称是为了防止安世半导体的知识产权被其中方母公司闻泰科技“窃取”。
与此同时,荷兰在谈判桌上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案。 他们希望将整个安世半导体,包括已经独立运营的安世中国,纳入一个合资公司框架内,由中荷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
对于荷兰的要求,安世半导体的真正母公司闻泰科技作出了明确回应。 闻泰科技表示,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是荷兰政府立即归还其非法夺取的安世半导体控制权。 只有这样,荷兰才能开始修复其在国际社会严重受损的商业信誉,并缓解全球范围的芯片短缺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