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官媒点名了,说有些车企的订单注水,不讲武德。
这事儿吧,讲真,就像你发现小区健身房里浑身肌肉的大哥,那肌肉都是蛋白粉催出来的,甚至干脆就是CGI后期P上去的,你震惊吗?不,你只是觉得,果然如此。
车圈现在不叫卖车,叫演戏。发布会是开机仪式,老板是主演兼导演,订单数就是预售票房,至于票房好不好?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宣发通稿里的票房数字一定要炸裂,一定要让隔壁剧组看了直接心态爆炸,连夜解散。
这帮车企在订单上整花里胡哨的活儿,核心逻辑其实特别B站小学生。
他们觉得,只要我宣称自己订单十万八万,就能营造出一种“人民的选择”的幻觉,就能让那些还在持币观望的潜在用户觉得“卧槽这么多人买肯定错不了”,然后无脑跟进,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这套逻辑在商业上叫啥?叫羊群效应。
但在我看来,这叫自欺欺人。
因为他们搞错了一个核心问题,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买车的消费者,真的没那么傻了。你以为大家都是看排行榜买东西的小白吗?大家都是在各种论坛、车友群、评测视频里泡了几个月,把车企祖上三代都研究透了的老油条。
你那个订单量,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挺大一块,拿水一泡,就现了原形。
坏了菜了,大家发现你不仅车不行,人品更不行。
这不叫营销,这叫诈骗。纯纯的诈骗。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经历过一些事情,对这种行为的理解可能更黑暗一点。
他们搞这么多假订单,真的只是为了骗消费者吗?
不,消费者的那点钱,可能只是顺带的。
他们真正的观众,是同行和资本。
这是一个典型的“掀桌子”式打法。汽车市场现在是什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
我先不管我车到底卖了多少,我直接在发布会上甩出一个“订单突破十万”的王炸,先把你吓死。
这就像两军对垒,我直接用喇叭喊“我方百万雄师已到城下”,你信不信?你肯定得掂量掂量。你本来准备降价两万的,现在一看我这么猛,你是不是就不敢动了?你一犹豫,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商业竞争就是直接把竞争对手的餐厅给爆了。
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这就是一场大型的、全行业的心理战。订单数就是核武器,我不一定要用,但我必须得有,哪怕是纸糊的,也得能吓住人。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再说对消费者的伤害。
诶,很多人说这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是是是,道理都对。
但咱们换个角度,买某些品牌的人,他真的在乎这个吗?
比如,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马斯克今天就算说这车是烧煤的,他们也会想办法论证烧煤的环保性。这是一种信仰,信仰你懂吗?订单是多是少,那是凡人的计量单位,和上帝无关。
还有奔驰,买奔驰的人需要看订单量吗?他买的就不是那个车,他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给他带来的社交价值。奔驰最值钱的,就是“奔驰”这两个字本身。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白色电车,也不知道是不是看了这种注水订单买的,真烦人。
所以,真正被这种注水订单伤害的,反而是那些最认真、最想买一辆好车的普通人。他们没那么多品牌信仰,就想看看谁家产品力强,谁家更受欢迎。结果一脚踩进坑里,成了车企PPT大战的炮灰。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写到这里我得停一下,我发现我把车企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这个词儿了,人家修仙好歹还讲个因果。
车企这套玩法,更像是《道诡异仙》里的坐忘道,靠欺骗全世界来修行,最后把自己都骗进去了,以为自己真的天下无敌了。
他们忘了,技术才是根本。
你营销吹得再牛,订单P得再真,最后决定一切的,还是产品本身。是那些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
我一直觉得,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官,不在于特斯拉的FSD跑了多少万公里,而在于它能不能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晚高峰,从容地躲过每一个试图横穿马路的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逼,能牛逼得过交通法规吗?
所以,别整那些虚的。
有那P图的时间,不如去优化一下车机,让它别那么“机你太美”。有那刷单的预算,不如给老车主多送两次保养。
讲真,口碑这东西,才是真正的“玄学”,比你刷一万个假订单都管用。
但车企好像悟不了这个道理,他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数据神国里,扮演着全知全能的上帝。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靠监管?靠行业自律?
别闹了。
水至清则无鱼,大家都这么玩儿,你不玩儿,你就吃亏。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所以,我给出一个暴论: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方法,不是让大家都不注水,而是逼着大家一起往死里注水。
对,你没看错。
你不是号称十万订单吗?好,我直接宣称五十万。隔壁那个更大胆,直接说我们已经接到了三体人的订单,准备殖民火星了。
大家一起把这个泡沫吹到最大,大到所有人都没法相信,大到订单这个数据彻底失去意义,变成一个笑话。
就像现在手机发布会跑分一样,还有人信吗?没有了。大家心里都清楚,那玩意儿就是个娱乐项目。
当所有人都把订单数当成一个“烂梗”的时候,车企们才会发现,小丑竟是他们自己。
然后,他们才会被迫回到最原始、最艰难,也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上来:
老老实实,造车,卖车。
这不叫倒退,这叫物极必反,这叫螺旋式上升。
先把这个荒诞的旧世界彻底引爆,才能在一个全新的废墟上,建立真正有意义的新秩序。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