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交通出行领域,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堪称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革命。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 至 4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高达 440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 44%,市场渗透率更是攀升至 43% 的新高度。这一数据不仅远超业内预期,也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和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刻内涵。
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浪潮
小汽车电动化的蓬勃发展
中国新能源小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增程式混动车型在 2024 年销量增速高达 103%,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式方案,满足了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需求。在车型选择方面,市场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5 年可供选择的车型寥寥无几,而到了 2023 年,从 3 万的五菱宏光 MINI EV 到 109 万的仰望 U8,覆盖了全场景需求。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增程式混动车型在 2024 年销量增速高达 103%,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式方案,满足了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需求。同时,下沉市场也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县域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充电网络的完善加速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在 10 万元级车型市场中,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高性价比车型抢占了代步车市场;而在 3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蔚来、腾势等品牌则通过智能座舱、换电服务等创新服务,建立了品牌溢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76%,国产车 “技术即豪华” 的理念逐渐被全球市场所接受。
小汽车智能化的创新突破
在智能化领域,中国新能源小汽车同样成绩斐然。随着工信部对 L3 以下辅助驾驶系统的严格规范,华为 ADS 3.0、小鹏 XNGP 等系统成功实现了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武汉智能网联测试场的智能化生产线,每 118 秒就能下线一辆智能电动车,智能化率高达 92%。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用户场景创新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如今,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L3 级自动驾驶逐渐普及,部分车型已经实现该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同时,8295 芯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智能驾驶的算力和处理速度,使得驾驶更加智能、安全。此外,线控转向、自研芯片等前沿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转变,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客车市场的现状剖析
新能源渗透率情况
相较于新能源小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客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情况呈现出独特的态势。从商用车整体来看,2025 年 1 - 3 月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20%,相对于去年 1 - 3 月的 13%,提升 7 个百分点,其中客车新能源渗透率为 58%,较同期有大幅提升。在公交领域,新能源的普及程度更高。从 2009 年的 “十城千辆” 到 2013 年四部委联合发文,新能源公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到 2022 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的 95% 以上,出口量超 7000 辆,同比增长超过 140%;我国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达到 54.26 万辆,市场渗透率从 2012 年的 10.8% 全面提升至 98.8%,打造了全球新能源公交的 “中国样本”。但在长途客运、旅游客运等细分领域,新能源客车的渗透率仍相对较低,传统燃油客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技术路线解析
客车市场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纯电动客车以其零尾气排放、噪音小等优势,在城市公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发展,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255Wh/kg,支持整车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则通过严苛的针刺实验,树立了行业安全标杆,为纯电动客车的续航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混合动力客车结合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可分为常规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常规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实际线路节油率目前可达到 30% 左右,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运营成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可超过 45%,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纯电动客车的环保优势和传统燃油客车的续航能力。
燃料电池客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实现了零排放。以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过目前燃料电池客车的技术仍面临成本高、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面临的难题挑战
成本问题:新能源客车,尤其是采用先进电池技术和智能配置的车型,其购置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燃油客车。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成本有所下降,但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公交运营企业和客运公司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电池作为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有限,更换成本较高,这也增加了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续航与充电难题:在实际运营中,新能源客车的续航里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路况、载客量、空调使用等,往往难以达到理论续航里程。对于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而言,续航焦虑更为突出。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充电速度慢,导致车辆充电时间长,影响运营效率。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充电桩覆盖率极低,新能源客车的运营更是受到极大限制。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新能源客车行业在电池接口、充电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使得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新能源客车在零部件通用性、充电兼容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增加了运营企业的维护难度和成本,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多样化与产品适应性不足:客车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场景对客车的需求差异较大。例如,城市公交需要车辆具备良好的启停性能、大空间和低地板设计;长途客运则要求车辆有高舒适性、长续航和大行李舱;旅游客运更注重车辆的外观设计和内饰配置。然而,现有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车型在性能、配置等方面无法精准匹配特定运营场景的需求。
客车龙头宇通客车的发展前景
技术研发实力
宇通客车作为客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具备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实力。早于行业十年,宇通便开始了新能源客车研发。自 2009 年组建新能源技术开发团队以来,截至目前,宇通客车已经拥有了涵盖 25 名博士、221 名硕士的一个 600 余人的技术开发团队。宇通具备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燃料电池系统、车载能源、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附件系统、道路模拟、整车转鼓及环境模拟等九大专业试验室,形成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三级测试验证体系,组建了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技术创新成果上,宇通成绩显著。2017 年宇通投入研发支出 15 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 3%。其不断升级技术,如睿控技术从最初版本升级到 4.0 版本,针对已上升为国家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 “3S 安全技术” 要求,在防火、防水、防触电的基础上实现了 “3S + 安全升级”,涵盖监控、涉水以及碰撞安全升级等,确保新能源客车运营安全。结合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新要求,睿控 4.0 技术不仅提高了能量密度,实现了节油率的升级,在国内典型城市工况节油率最高可达 60%,且提升了高寒工况适应性。在氢燃料电池领域,2017 年 12 月宇通客车获批组建了行业燃料电池与氢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完成了 60kW 系统样机开发、完成了累计超过 15 万公里的样车可靠性验证,并推出了 10.5 米氢燃料电池客车新品 ——F10,该车加氢时间小于 10 分钟,工况续驶里程超过 500km,并可实现 - 30℃低温启动,还引入了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等智能驾驶技术。
市场表现与份额
多年来,宇通客车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2017 年,累计销售客车 67268 辆,继续稳居销量冠军,其中,大中型客车累计销售 59396 辆,总体市场占有率 35.4%,同比提升 2.9%。2017 年宇通累计销售新能源车 24865 辆,占全部销量的 37%,稳居行业首位,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进入 2018 年,宇通客车仍旧保持向上态势,前 7 月稳居新能源客车市场第一,且独食了超 30% 的大客市场份额。在公交市场,宇通新能源客车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运营表现,获得了众多城市公交公司的青睐。例如,郑州交运、天津公交的宇通车辆稳定运营时间超过 10 年,惠州公交的宇通车辆单车运营里程最高已超 87 万公里。从 - 40℃到 60℃,从低海拔到 5168 米的珠峰大本营,宇通新能源客车都能够实现常态化稳定运营,并已累计行驶里程 378 亿公里,节能减排效果相当于植树造林 12 万公顷。在出口方面,宇通客车同样成绩斐然,其产品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客车品牌的良好形象。
应对行业难题的策略
面对新能源客车行业面临的成本、续航、技术标准等难题,宇通客车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在成本控制方面,宇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车成本,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宇通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电池梯次利用等方式,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
为解决续航与充电难题,宇通不断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提升电池能量利用率,提高车辆续航里程。同时,宇通积极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与相关企业共同探索快速充电技术和换电模式,以缩短车辆充电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在技术标准方面,宇通作为行业龙头,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新能源客车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和规范。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实践经验,为行业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宇通客车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根据不同运营场景和客户需求,推出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城市公交领域,宇通推出低地板、大空间、智能化的公交车型,提升乘客乘坐体验;在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领域,宇通打造高舒适性、长续航、外观时尚、内饰豪华的客车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宇通客车自身的实力来看,宇通在客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能源客车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宇通凭借其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强大的市场份额优势和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继续引领客车行业的发展潮流。但同时,宇通也需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变革和市场动态,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产品与服务,以应对潜在的挑战和竞争。
中国新能源车在小汽车领域的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而客车市场虽在新能源渗透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难题。宇通客车作为行业龙头,凭借其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优势,在应对行业挑战中有较大机会继续保持领先,推动客车行业朝着更健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但整个客车行业要实现集体 “补钙”,还需在成本控制、技术突破、标准统一等方面持续发力,迈出坚实的步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