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摩托葬礼”视频火了,车主当街把车烧了,打出的口号是取消13年强制报废。画面看着冲,但这事儿并不只是哗众取宠,反映的是不少人的真实焦虑。
现状一眼能看清:禁限摩从上世纪末开始,到了2025年,据媒体统计仍有200多座城市对摩托通行有限制;与此同时,部分车型存在“13年一到就要报废”的规定,不管车况好坏,一刀切的规则让很多人觉得浪费资源、不合理。
支持解禁和取消统一年限的人说得很直白:现在摩托技术和保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车13年后还能跑得稳当;再说,电动轻摩、电摩等也受到影响,很多用户反映在禁限摩城市上牌受限,实际出行被迫退而求其次骑低速电动车,安全和管理上都不太合拍。
反对者的顾虑也有道理:安全、噪音、污染和违法飞车等问题确实存在。只是现在监管工具更多了——上牌、驾照、交强险、电子监控都能管控违章行为,这就让“全面禁摩”变成粗糙办法,不够精准。
政策端的声音还在摩拳擦掌。媒体报道显示,商务部等有关方面提出要研究更科学的报废机制,但具体方案和时间表仍待进一步确认。可见,问题不是单靠一条微博或一把火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制度上的调整和试点验证。
最后两点提醒:用极端方式表达不利沟通,也可能触法;更现实的路径是推动地方试点、按车况检测决定报废年限、完善电摩上牌与安全标准。未来的看点是是否会有试点城市放宽限制以及新的报废评估办法出台。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
#百度带货夏令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