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楼市成交缩水,老牌项目销量低,开发商促销未奏效

都说中国的房市是猛虎一枚,动辄哪个城市楼盘“日光”、开发商“跑马圈地”,可最近传来三亚那边的一则消息,多少让人有点掉下巴——整个一个星期,三亚把所有能卖的楼盘加一块竟然也没卖到100套房。

这要是搁前几年,房产中介微信群早该开始风中凌乱了,朋友圈里哭号着“盘活库存,全城特价”,甚至搞出点“房产界双十一”的小把戏。

可今时不同往日,这冷清得就像海边遗落的贝壳,继续晒,一点生气都没有。

说起来,三亚可不是个小地方吧?

著名旅游胜地,冬天一到外地大爷大妈拖家带口都得来暖和两天,那真的是椰林树影,大海微澜,做梦都想躺平发呆的地方。

结果房子没人买了?怎么肥事?

三亚楼市成交缩水,老牌项目销量低,开发商促销未奏效-有驾

难不成房产小阳春真成了小雪灾?

这背后的猫腻,值得琢磨下。

其实三亚楼市这波操作,表面看是一个字——淡。

就是那种怎么炒都出不了锅气的淡。

整个一周,各种业态的加一起,也才备案了93套房,而且细看结构,住宅一加安居房勉强凑到71,真正普通商品住宅不过区区几十套,各个项目“英雄榜”前几名也就才那么点数。

就像班里考试第一名考了65分,第二名63分,老师还得挨个鼓劲,“大家再努力下期爬爬分儿”。

这行情搁在过去,打死谁都不信。

那坊间那些动不动一口气清盘几百套的“神话”,在这个周的数据面前,显得有点讽刺。

你就说海垦桃花源吧,现在还非得靠释放点特价活动,才堪堪以9套拿下了本周“销冠”帽。

数字别看小,一周9套,说多不多,说少其实也不少,顶多算在一帮小个子里面显得高半头罢了。

而像华润海棠悦府、万科三亚湾、保利伴山瑧悦这些老牌选手,也都只勉强卖了7套——这架势,让人怀疑小区门岗是不是比售楼小姐还闲得慌。

更别提商办板块了,数据那就更让人唱空城计——整个板块10个项目才有成交备案,最能卖的阿那亚才卖了8套,其他两个三套挂齐,剩下的像是隔壁同学考试“冒个泡”交了白卷。

怎么看都不像三亚这个级别的市场应有的画风。

三亚楼市成交缩水,老牌项目销量低,开发商促销未奏效-有驾

当然,也有人可能要打“外地客户减少”的算盘。

但三亚可是靠旅游吃饭的地,自带“外地人流”buff,没理由人没来了房市就冷。

更何况疫情早过,各地限制也松了,理论上,买房大军更容易跨省迁徙了才对。

那到底为啥没人接盘?

得说三亚楼市冷场,水下的暗流还是挺多的。

以前买房,大家都在比谁手上钱多,早买早升值,就像抢早餐窗口,手慢没得吃。

现在呢,谁还傻乎乎闭着眼盲抢?钱包越来越谨慎,信息越来越透明,谁不货比三家?

楼市风向转了,不少人不是没钱,是怕买了就“被套”,不是升值变负债?

什么投资客,早已成了“避坑指南”。

偶尔出现个冲动的,估计亲朋好友都要开个家庭“买房劝退大会”——“现在哪是买房的时候?再看看、再问问不亏”。

再扒拉下供给端,好多项目开发商跟开盲盒似的,生怕卖出去了掉面子,硬顶着高价。

你特价吧,人家还嫌你不够诚意,不特价,买主一个没胆碰碰运气。

每个楼盘里售楼员都快进化成哲学家,天天把“价值发现”跟房价挂在嘴边,自己却在心里盘算盘算盘表,可劲催客户赶紧落子。

有时候真让人想起某宝上“库存紧张”的定金链接,点进去发现一个月前还是这么一个库存数。

三亚楼市成交缩水,老牌项目销量低,开发商促销未奏效-有驾

说到底,房子这种东西,最怕没信心。

一旦市场信心滑坡,再大的品牌、再好的景区,价格都成了空气。

像三亚这样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以前谁不会幻想着买个海景房,哪怕养着不住,将来也能让“房子养你”。

但现在,连安居房都只卖了那么点。

这不是没有需求,是购买力跟预期彻底剥离了。

你说要真是一时半会儿的冷场也就罢了,关键是已经持续好几个月。

房产销售榜单,几乎都变成数字游戏——谁能坚挺到月末结算表。

有点像考场上的时间停滞,老师盯着考生不急,考生一动不动。

网上段子都刷屏了——“2018年三亚买房是抢,现在买房是抢售楼处的 WiFi 看抖音。”

三亚楼市成交缩水,老牌项目销量低,开发商促销未奏效-有驾

讲真,还有点黑色幽默。

其实,房子终究得回归“住的本质”嘛。

风口没了,财富自由和暴富童话沉寂,剩下的是一拨真正想安家的人在慢慢挑、慢慢捡。

以前流传的一句房地产行业语录,“客户不是上帝,是爸妈,都要供着”,现在更像是“客户是老师”,开发商们小心翼翼,生怕被打了差评。

再看看全国范围,这波楼市寒潮也不仅是三亚的小插曲。

深圳、广州、杭州,谁家不是销量直线下行,销量榜单比失恋都清冷。

放到全球看,今年欧美不少城市房价也狂跌,房企还倒下几个不见鬼的。

三亚这数据,不过是大船底下的一个涟漪。

归根结底,曾经推高三亚房价的“投资思维”,正在土崩瓦解。

一是购房客越来越理性了,谁也不想成为那个“接最后一棒”的冤大头。

二是资金面收紧,银行放贷门槛水涨船高,首付利率一个猛拧,手里有热钱的也不愿意轻易下场。

旁观的人都懂,真心买房成了“理性购房,佛系等待”。

市场呢?就是等。

看谁先扛不住压力,谁先给出诚意,让利让得让大家能心动。

要说真正破冰,大概得是价格腰斩,或者政策层面有大手笔。

前两年靠“网红带货”那一套,现在行不通啦,房子没那么好卖,社交圈子里已经没人晒新房钥匙了,下定决心就像走高考志愿填报一般——胆战心惊。

你要追根究底,三亚卖不动房,说是销售方式、提价策略这些表面因素,其实都是次因。

核心在于,整个楼市的预期给惯坏了,暴利成瘾,结果现在大家突然要过苦日子,全都慌了手脚。

购房者怕亏,开发商怕降价砸牌子,谁也不敢迈出破局一步,全都等着彼此先眨眼。

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

但也不排除这个冷静期是楼市回归理性、由虚向实的“洗牌期”。

等尘埃落定,养房的、养老的、投资的各归其位,也许市场才会重新找到重心。

当然了,话说回来,买房这事归根结底是看需不需要,适不适合。

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没有人想做末班车接盘侠。

三亚楼市的这阵风声,或许预示着以后人们对买房的期待会变得更现实一点——买得起,住得下,心里不慌,这就够了。

说到底,房子也是商品,也是生活工具,没有永远的刚需,更没有无尽的涨幅。

也许没什么不好的。

各位有没有被三亚这波操作惊到,或者你身边也有亲友开始持币观望,不知何时下手?

要不,评论区留个言,咱们一起吐槽吐槽楼市的那些事!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