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

前些天刷到杭州胡先生买新能源车闹乌龙的新闻,着实让我气得直拍大腿。

这位跑网约车的胡师傅花15万买了辆极狐阿尔法S5,合同白纸黑字写的是营运车辆,结果4S店上牌时阴差阳错登记成非营运,这下可好,车子上不了路跑网约车,活脱脱演了出现实版"人在囧途"。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在驾校碰到的事儿。当时有位学员买了新车准备当教练车,结果4S店把车辆型号登记错了,害得他连科目二都考完了才发觉不对劲。看来汽车销售这行水确实深,普通人稍不留神就掉进坑里。胡先生还算机灵,签合同时特意强调要写营运性质,要换成我这种买车只看外观的门外汉,怕是连合同都不会细看。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现在全国新能源车卖得火,但很多人不知道营运和非营运车辆差别有多大。营运车要强制安装GPS,每年年审更严格,保险费用能高出30%。胡先生作为专职网约车司机,要是开非营运车上路,被运管查到就是"非法营运",不仅要罚钱还可能扣车。这就好比买了张电影票结果发现是站票,明摆着吃亏。

4S店这波操作实在让人费解。按说现在4S店都有标准化流程,上牌前得核对车辆信息,怎么就能把营运登记成非营运?后来了解到,有些4S店为省事,直接套用模板合同,连营运性质这种关键信息都靠销售员手写。要我说这跟开餐馆不看菜谱似的,总有一天要出乱子。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胡先生发现问题的时候,4S店那推诿的态度真够气人。先是说"系统录错了",接着又讲"重新登记太麻烦",最后干脆甩锅说"你们自己没看合同"。要搁我身上,早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掏出来怼回去了——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可惜咱们普通老百姓不是人人都懂法,遇到这事难免抓瞎。

好在胡先生及时找了律师。我查了查相关法律程序,发现他们走的是发送律师函+起诉的组合拳。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如果因为销售方原因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用,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车。这4S店估计也是怕事情闹大影响口碑,最后才同意调换车辆。不过这里面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调换的新车必须重新签订合同,还要在车管所办理解除抵押、变更登记等一系列手续,整个过程至少得折腾半个月。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这事给所有买车族提了个醒:签合同不能光听销售忽悠,要像挑西瓜那样敲开合同看里子。特别是营运性质、车辆型号、配置参数这些关键信息,最好用不同颜色笔做个标记。现在很多4S店提供电子合同,记得要下载存档,别搞那种"合同签完就回收"的鬼把戏。

从行业角度说,这事暴露出两个大问题。一是4S店员工培训不到位,连基本的车辆性质都搞不清,二是监管部门对汽车销售环节的抽查力度不够。我查了查资料,去年某地消协处理的汽车投诉里,合同问题占了42%,其中八成都是类似的车况登记错误。要我说应该学学房产交易,所有合同都要经过房管局备案,汽车销售也该搞个电子合同存证系统,让消费者随时能查。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再说说法律维权这点。好多人觉得打官司费时费力,其实现在有12315平台,还能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投诉。像胡先生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查询车辆备案信息,只要能证明合同和登记不符,维权成功率超过八成。关键是别怕麻烦,很多人吃了哑巴亏就是因为"嫌麻烦"三个字。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车企为了冲销量,把低配车当高配卖,把库存车当新车卖。买车时除了看宣传单,更要查工信部备案信息。就像胡先生买的极狐阿尔法S5,官方指导价15万,但有些4S店会捆绑销售充电桩、延保服务,这些附加条款也要写进合同,不然容易吃暗亏。

乌龙!男子15万元买车跑网约车,行驶证办下来一看:彻底没法营运-有驾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买车不是买白菜,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消费,咱们消费者必须长个心眼。合同要看清、证件要留全、流程要盯紧,遇到问题别怕较真。就像胡先生那样,较真到底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说到底,市场环境要变好,光靠企业自律不行,还得靠咱们消费者用法律武器给自己撑腰。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买车时有没有遇到过糟心事?是销售耍花样还是合同藏猫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咱们一起唠唠怎么避坑防雷。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劳驾转发给身边要买车的朋友,让更多人练就火眼金睛,别再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