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

在汽车产业链深度变革的当下,一个振奋人心的行业新风尚正在形成。近期,包括比亚迪、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吉利等17家国内重点汽车企业共同作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以内。这一举措如同给高速运转的汽车产业链注入了高效润滑剂,引发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积极共振。

供应链迎来健康转型契机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账期问题如同隐藏在华丽舞台后的暗影。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远超国际车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上游供应商在完成产品交付后,往往需要等待半年左右才能收回货款,部分企业甚至需要接受商业承兑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这种资金周转压力不仅挤压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活力。

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有驾

此次多家车企主动缩短账期的行动,正是响应国家《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具体实践。中国一汽率先将"60天付款"纳入管理体系,通过精简审批流程确保款项高效支付;长安汽车携旗下多品牌共同推进账期标准化;北汽和上汽更创新性地承诺"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供应链企业真切感受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合作共赢理念。

产业协同构建新生态

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变革超越了简单的账期调整,更蕴含着产业协作模式的深度重构。当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公开支持车企践行承诺时,其背后是对"整车-零部件"协作生态的战略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已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缩短账期,整车企业正在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创新共同体,为联合技术研发创造良性资金环境。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零部件板块股票应声上涨的现象,印证了市场对健康产业链的价值认可。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应收账款周期的缩短将显著改善供应商现金流状况,降低拨备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种正向循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部分供应商的研发投入意愿明显增强。

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有驾

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这场供应链变革恰逢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随着工信部组织开展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以及中汽协发布公平竞争倡议,行业正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转型。17家车企的联合承诺,正是响应"反内卷"号召的实质性行动。当企业不再依赖延长账期获取现金流优势,就必须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来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

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有驾

比亚迪在推进账期改革的同时,持续推进海外工厂建设;广汽集团凭借充足的现金流实现对供应商的高效支付;造车新势力代表零跑汽车也明确表示"始终坚持60天付款周期"并倡导共赢合作。这些实践充分说明,健康资金链与企业发展并不矛盾,反而能激发更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构建透明化协作机制

比亚迪等车企做出60天结账承诺,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傻眼-有驾

为确保承诺有效落地,行业正在建立更透明的执行标准。针对供应商关注的九个实操细节——从"收货时间计算方式"到"历史账款清算方案",头部企业正在制定标准化流程。北汽、上汽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的示范,为解决电子债权凭证的流通局限提供了新思路。随着供应链金融平台规范化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高效的数字化结算体系。

这场始于账期改革的产业升级,正在重塑中国汽车工业的基因。当整车企业主动卸下"应付账款"的短期红利,当供应商获得更稳定的创新环境,一个以技术为驱动、以协作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生态逐渐清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而健康共赢的协作关系,正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基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