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M5:颜值各有所爱,骑行舒适度确有独到之处
有人说它像未来机甲。有人觉得线条过于凌厉。但几乎所有体验过的人都会认同——九号M5的骑行感受,确实带来了惊喜。
我曾在怀柔范崎路的山道上试驾这款车。蜿蜒起伏的柏油路面对车架刚性和减震系统提出了严苛考验。而M5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舒适,首先来自扎实的车架。AXC钢管编织车架的抗扭刚性高达700N·m,这不仅仅是数据——在弯道中,你能感受到整车的稳定性。车身随转向意图精准跟进,没有多余晃动。这种扎实感,让骑行变得从容。
座垫设计值得细说。770mm的座高看似平常,却经过精心计算。一米六的骑手能轻松双脚着地,一米八的个子也不会觉得局促。前后座垫的弧度与人体工学贴合度很高,长途骑行不易疲劳。更不用说那32升座桶空间——放下全盔后还有余地,日常通勤的背包、购物物品都能轻松收纳。
动力的调校同样以舒适为导向。2.7kW电机提供的动力输出线性而平顺,没有突兀的加速感。在城市走走停停的路况下,这种可控的动力响应让骑行更加轻松。当然,如果你渴望更强动力,M5 200版本会是更好选择。
减震系统的表现超出预期。33芯正立式前减震与五段可调后减震的搭配,既能过滤细碎震动,又在弯道中提供足够支撑。经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多余弹跳,这种沉稳的滤震质感,在同级电动车中并不多见。
智能系统也在默默提升舒适度。RideyFun智驾系统的定速巡航功能,在长直路段能有效减轻右手负担;坡道辅助让斜坡起步不再紧张;甚至那个可设置的坐垫感应,都能让你在临时下车时不必担心车辆自动上锁。
九号M5或许不是最炫酷的电动摩托车,但它确实在骑行舒适性上下了真功夫。从车架设计到动力调校,从人机工程到智能辅助,每个细节都在为更好的骑行体验服务。
在这个追求个性与风格的时代,骑行舒适或许是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实实在在的诉求。毕竟,再帅的外观,也不如每天骑行中的那份惬意来得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