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啊,汽车圈子也开始暗自较劲,主战场还跑到了抖音。曾经大家买车就是逛4S店,问问身边那几个懂哥,现在呢,刷着短视频就能被车企各种花样“种草”,随时随地就能蹦出来一个让人心痒痒的“新晋梦中情车”。八月份,车企们在抖音上的厮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不服谁,谁都想成为“带货一哥”,这网红味儿、明星效应、技术“硬核”全搅在一起,直接把人卷得够呛。
也许有人要问了,车企到底为什么要这么拼做抖音?难道汽车就靠刷视频就能卖出去吗?这事儿换个视角,其实挺值得玩味的。你看现在,年轻群体已经不像咱们父母那辈了,他们不是靠“老司机”指路,而是被各种算法和流量推着往前走。也许以前一个广告片,砸再多钱只让你记住一句“标语”,但短视频不一样,几十秒就能让你沉进去,甚至用明星、网红直接把产品硬拉你眼皮底下。所以,谁控制了流量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道理很粗,但就这么硬。
咱们翻看八月的榜单,小鹏、蔚来、比亚迪、奥迪、多家品牌全力冲刺,堪比世界杯分组赛。比如小鹏汽车突然从榜单中游猛冲到前三,这背后的运作一点不简单。你以为是凭技术说话,其实更多还是靠明星效应和内容输出。钟楚曦这位女明星成了“代言人”,轻描淡写间就把小鹏P7的语音控制、氛围灯这些新潮玩意用生活化的、近人气的方式讲出来。你说技术牛不牛,看得懂的人褒奖一句“高端”,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明星带出点小细节,感觉更贴近自己,产品一下子就有了温度,这才是流量密码。
同理,五菱也玩的是真溜,能从榜单默默无闻到一跃而起,说白了还是懂得“借东风”。新车缤果S上市,孟子义一站台,预售发布那一枪直接打在了粉丝群体心里。你说车好看吗?“鎏光美学”这些词语,没准网上一查谁都懂,但舞台布置、氛围调动、短视频下方一键跳转产品介绍,这才是拉住“潜在买家”的真功夫。说实话,现在汽车品牌就奔着“内容即链接”,让人刷视频半饱眼福,顺手就签单。

还有蔚来,短视频选取壮阔山水和新车ES8结合,配文“一路驰骋,内心自有从容”。不摆参数、不砸广告、玩情感共鸣,让人刷着视频就觉得自己买车,不光是买交通工具,是买一种“更高”的人生。说到底,品牌营销已经抛弃了当年那种直白的机械感宣传,转而搞点哲理、搞点诗意,谁都敢把车当生活、当态度、当梦想。
再看保时捷中国,人家玩的就不是单纯卖车,而是卖“梦”。谁敢说一句“你敢梦,我敢造”?这种话本身就是信仰,直接和消费群体对话,这才是豪车的味道。品牌影响力大幅飙升也不是巧合,短视频把车企跟粉丝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甚至敢让人对标人生理想。
可问题来了,当内容、流量和明星成为主角,“技术”和“品质”会不会被娱乐化埋没?现在买车,大家是真的关心参数配置吗,还是被一场好看的策划短剧、一段走心的旁白轻易俘获?你说新一代消费者希望啥?他们既想“诚实可靠”,又讲究“信仰梦想”,最终还是流量决定了一切,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再说比亚迪,还真是“内外兼修”。8月打榜四条优秀视频,两条安全测试:AEB自动紧急制动直接演示,80km和100km场景全覆盖,那一刹那的紧张感就冲击你的眼球,把“安全”的标签直接打到思想深处,算是让人看完心里稳稳的。另外两条围绕智能泊车,真实场景超窄车位,再加两旁停车的“熊孩子”,让你碎片化地感受到科技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效果。这就是“痛点投喂”,把你用车的焦虑一次喂饱,谁能不心动?
奥迪这波操作也是教科书级别了。光靠技术可不够,三条优秀视频全靠明星带动:马龙、王一博、汪顺,体育圈、娱乐圈、运动圈全覆盖。不同圈层、流量池子里钓钩都下下去,粉丝自发讨论,顺手打出产品关注度。明星效应就这么强,越是跟“社会话题”搭边,品牌的曝光度越高。说到底,这种新媒体的冲浪姿态,已经替换了老旧广告语录,谁会思考技术参数?往往都是一瞬间被某人带走注意力。
领克也玩得很花,主打“去趟书里写的阿勒泰”,清凉旅游和车型体验软性植入。又搞一条“解锁人生新成就”,以帕米尔之巅的画面带你飞驰。旅游目的地不只是背景,车型跟“诗和远方”深度绑定,这意思,说车是生活方式,是自我追求的载体,不再是简单代步。车企早就发现,讲情怀能抢夺用户“理想人格”,汽车成了情感表达的媒介。
还有一汽丰田,“设计美学”主攻科技感和人文温度。冷冰冰的数据没多少人在乎,沉浸式的讲解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设计理念不是讲参数层叠,而是精细体验,把用户带进bZ5的设计世界,一波“美学哲学”输出,让人觉得买车就是买生活品味。
这么一想,现在汽车品牌竞争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军备竞赛”,其实已经升级成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影响力争夺战”。不止比拼马力、配置,还要拼谁能戳中年轻人的心底柔软,谁能成为“理想生活”的象征。车企都懂得一个道理,当消费越来越感性,哪怕你技术再顶,产品再牛,没刷到存在感,也白搭。
说到这里,不得不问一句:这样做,长远来看,是不是让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弱化了?以前买车看参数,看发动机,看品质,现在刷着抖音,看谁带货、谁联名、谁跟明星玩。品质和技术被“娱乐化”稀释,用户是真的变得专业还是更容易被感性操控?这浑水里,谁在“种草”,谁在认真种田?车企到底是营销驱动还是质量驱动?这事其实没谁能说清。
不过站在生意的维度看,流量为王就是王道。毕竟再强的技术,如果没人知道,也卖不出去。车企在抖音的花样越来越多,从明星露面到带货直播,从安全测试到“人生理想”,变着法子往你心里种草。这里面,智能算法帮你精确推送,情感共鸣抓牢你的小心思,人设联动让你不停“点赞在手,车钥匙我有”。汽车品牌的重构,就是在抖音这个流量工厂里开了新战场。
可是,事情真就那么简单吗?什么时候车企真的抖音上风生水起,能带来销量暴涨?还是热闹归热闹,真到买车那一刻,你还是要拉着身边懂哥去4S店看一圈?或者——你根本没打算买车,只是在收获一场“美好生活虚拟体验”罢了。


有时候我想,抖音的江湖只是品牌间一场流量竞赛,但车企终归要为产品负责,为口碑买单。哪怕你流量再猛,用户一到手真正体验,还是那句话,技术与品质才是硬道理,虚头巴脑终究要回归本真。如果哪天,车企的抖音流量成了新车销量的唯一“晴雨表”,那这个行业,也许真的变了天。
到底什么才是车企在新媒体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营销只是手段,产品还是根本。往后走,也许有人靠抖音刷成头牌,也许有人埋头搞技术赢在口碑。不管怎么变,聪明人都懂,流量与产品,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最后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的。你说对不对?
把汽车做成一种生活,把营销做成一场狂欢,把选择变成一场认同感的较量——如今的车企“抖音江湖”,你在现场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