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突然宣布要放弃EQ这个“电动专用名字”,以后啥电动车都直接叫“纯电CLA”、“纯电GLC”,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开始琢磨:折腾了半天命名,这到底是几个意思?说实话,咱们在车企改名字这事上已经见怪不怪,但奔驰这次放的是个信号弹,估计后面还有一大拨跟风的。
先问一句:以前奔驰带EQ,是为了啥?不还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玩电的,跟油的不一样”嘛。你买一辆奔驰EQ系列,第一时间朋友圈一发,大家都知道你是走在“新能源前沿”的人。但你回头看看自己,真在意EQ这俩字还是在意那辆奔驰的壳儿和品质?其实多数人根本不在乎那俩字母,他们在乎的是“奔驰”俩字,和车开起来到底舒不舒服。品牌标识能不能让你省油?能不能提升安全感?能不能让你充电更爽?这些问题没人替你解决,只有车企敢实打实地提升体验,才是硬道理。
再说说这次奔驰的改名动作。奔驰官方直言,当初用EQ是为了划清界限,现在“没必要了”。啥意思?电动车已经不是稀罕事了,谁家没点电动产品啊?普及到了平常百姓家,弄个专门标签,还不成了“电动没那么稀奇”的证明?反而显得你在给自己画重点,证明你和别人不一样。可事实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油车”快成老物件,“电车”才是条新赛道——但新赛道很快也要变成人人都在跑的公路。到时候,标榜自己电动,反倒变成了“落伍”的表现。
想一想,奔驰这波命名调整,是不是有点像自己悄悄对行业转型发了个信号?跟宝马、特斯拉其实早就不搞啥显眼的电动标识。特斯拉就更狠了,从来没有为电动车特意标榜啥,一副“我就这么牛,我的车本来就是电动的,你还甭管命名套路”,这就是原教旨主义电车派的底气。宝马以前各种“i”系列,现在也不怎么喊了,默默回归了普通命名。车厂们陆续收起了“电动小红花”,表面上是名字的小事,实际上是“电动车”跟“燃油车”之间隔阂越来越小的信号。
问题来了,为什么车企以前那么爱给电动车搞特殊命名?这背后当然有动机。最早大家怕自己的电动新技术没法撑住场面——怕消费者没认知,就跟小时候新开饭馆喜欢贴海报,“本店特色红烧肉”。你一进门,恨不得服务员把红烧肉名字写头上。电动车也是一样,道理是要让大家看见新赛道、新技术,专门搞个EQ、搞个i、再来个e-tron啥的,走到哪儿都让你认出“我是电的”。但现在赛道变成了公路,“电动”变成了标配,再给自己搞特殊命名,不就是“怕别人不知道你落后”吗?
那问题又来了,奔驰这一改,会对市场格局有啥影响吗?说实话,单靠改名不会让大家自动去买你的电动车。命名本来只是营销套路,好名字能带流量。但到现在,消费者要的是实打实的体验升级。名字很重要吗?不如实用重要。汽车终归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炫的。你一个“EQE”有多花哨,真遇上堵车、续航告急、冬天电池掉电,谁还在乎那俩字母?
再往深里想,奔驰这一动作,其实是“水到渠成”了——电动车在技术上成熟了,开始跟燃油车一视同仁。不再区分电动油动,是因为“优势差距变小了,甚至电动车有些地方还表现得更强”。之前电动车最大痛点——续航、充电时间、动力表现,现在都被各家大力军火投入逐步填平。车企如果还继续用EQ之类的专属名号,是不是在提醒大家“电动还需要特殊照顾”?但技术过了门槛,产品力跟上了,命名就该回归本质——你到底造了一辆好车了没?
这事儿对消费者,其实是好消息。以后选车,不用再头疼“名字怪不怪”、“系列分几批”、“EQ和普通奔驰有啥神秘关系”。全都归到大奔驰旗下了,就是看各车型的标准配置和体验,不用再多余地“识别身份”。有点像以前家电行业,什么智能电视、网络电视,后来归并到电视就完事儿。电动化变成常规化,这才是对产品最大的肯定。
但这里又有一层“套路”:奔驰这么做,希望消费者不再纠结电动和油动的根本区别,把精力都花在“奔驰是不是值得你买”。但如果你家电动车技术还不成熟,卖相再好也没人买账。有些车企光喊口号,技术不过关,电池乱跳,续航忽左忽右,车主怨声载道,命名喊得再响也白搭。奔驰能不能靠“纯电XX”打赢电动市场,终归还是得靠产品力。要是“壳子变了,毛病还留着”,消费者不会买账。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大家真正在意的是车的本质,不是名字和标签。奔驰愿意抛下专属标志,说明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也敢和燃油产品一起放在货架上让人对比。只要技术没退步,性能有所提升,命名怎么改不是最关键的。有点像当年数码产品,智能手机刚火时,各厂都拼命加“Smart”标签,后来看谁家不智能谁落后了,“智商税”彻底告别舞台,全都默认“智能是标准”。
也有人担心:“去掉EQ,那以后买车是不是更容易混淆?”其实恰恰相反,去掉标签,就是告诉大家:“我家电动车不再是特殊物种,而是主流车型。”以后谁买“纯电”车型,只关注适合不适合自己,而不是追求标新立异。技术变强了,命名变简单,选择变方便,这才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咱们总结一下,奔驰放弃EQ专属命名,是电动化进入主流人群的标志,是行业回归正轨的举动。名字不再是一道门槛,体验才是最硬通货。汽车圈的噱头走到今天,拼的是真本事,你不给用车带来质的提升,就算每年换个大名,也敌不过一辆充得快、开得爽、用得省的好车。以后真正的车市大战,是谁家的“纯电”能做到家用无忧,谁能让驾驶成为享受。到那一天,所谓EQ、i、e-tron都只是历史的小插曲,消费者只记得“哪家好开,哪家实在”。
你怎么看呢?改名真的能改变什么?是不是车企对消费者有足够信心,敢于“不遮不掩”?或者你更在乎实际体验,油电都好,只要用着顺手?每次行业变革,名字只是皮毛,核心还是技术和服务。欢迎留言,一起聊聊“去标签时代”的汽车生活。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