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 EM-P这辆车一上市,又是刷了不少人的朋友圈。16.38万的起步价,纯电续航240km,亏电油耗才4.2L,这些数据又一次把这个市场搅得更热闹了。现在这个混动、插混、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真比春运还挤,每天都在拼配置、拼续航、拼科技。我就想问一句,大家真的需要这么多花样和噱头吗?还是只是被厂商的“开卷”给裹挟着往前冲?
领克10 EM-P这次的宣传词,什么纯电240km、油耗4.2L、英伟达Thor芯片,全系激光雷达、三电机、3挡变速箱,一堆新鲜名词和参数,把人搞得头都晕了。但我们冷静想想,到底哪些东西是我们真的需要的?哪些是凑热闹的?这年头买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你说你是需要一个实用工具呢,还是需要一个家里的“大玩具”?还是说,其实买车就是追求一种身份感、优越感?
比如现在这车纯电能跑240公里,你仔细一想,一天240公里的通勤,真正用得上的有多少人?就算不是纯电,亏电油耗号称4.2L,但你真的长期就能开到这油耗吗?大城市堵起来的时候,分分钟比这个数高。配置是越来越好没错,但配置带来的幸福感,是不是被“焦虑感”悄悄抵消掉了?有时候,有些功能你不会用,没几个人懂得怎么调,有些智能驾驶,绝大多数时间其实你自己都能搞定——谁还真的天天让AI帮着泊车?
现在大家买车,是不是都要先翻参数表?什么芯片、雷达、悬架、续航、电机数量,怎么看都眼晕。厂商也是一条路走到黑,天天就卷这些,谁家出来个新功能,隔壁家就加个同款,最后全都变“标配”。8年前,买辆新能源车图的是不烧油、少花钱;现在呢,纯电不够还得插混,不插混不叫“接地气”,3挡变速箱、电机多了还得是四驱,车身尺寸必须得跟老爷车一样大,座椅不能只加热还得按摩,小桌板、冰箱、天幕、HUD都要有,坐在车里比家里还舒服。但你是不是想过,这车到底开来干啥?是满足“通勤工具”还是“移动生活舱”?
咱再说说这个价格。16.38万,限时优惠,听着让人很心动。但你琢磨一下,其实现在新能源车价早都砍到骨头上了,各种补贴、积分什么的,能给的都给了。可你别忘了,车还得选配,什么大轮毂、彩色顶棚、辅助驾驶、座椅按摩、车载冰箱,加完那些,分分钟就到20万了。这“起步价”,到底是给谁看的?是真正让人买得起,还是拉低门槛,把人哄进店里,后面再“加钱解锁”?
新能源混动车现在最喜欢的玩法,就是“尽量不用油”。纯电续航咬死要高,亏电油耗咬死要低。但好多人的实际用车场景,是不是完全能发挥这些优点?你家小区/单位有没有充电桩?充电速度到底多快?开高速、长途,现实中电池掉电得有多快?大家有没有算过账:充一次电的钱跟烧一箱油的钱,谁划算?类似“用电比用油便宜”的说法,实际上要看你住哪、每天开多远,包括电价、油价都在变。这年头,“数据好看”的未必“钱包好用”。
再说说智能辅助驾驶那一堆高科技。什么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又是激光雷达,又是各种无人辅助泊车方案。以前看这种东西,只在特斯拉的发布会上,觉得那是“高端玩具”;现在普通中型车也都开始带,仿佛开车成了“手机操作”。但你认真体验过没?很多功能,实际用的时候还远没真达到宣传里的“真自动化”。部分辅助驾驶在某些场合确实很有用,比如高架堵车,城区地面道路,但“自动代替人类”这件事,短时间里还是想多了。
什么Flyme Auto 2.0车机,高通骁龙8295芯片,AI语音大模型,听着挺玄乎,实际用起来有多少人天天跟车对话?多数人的用车场景,不就是导航、听歌、看视频,偶尔发个语音短信。有时候这些车机系统更像是“炫技”,不是实打实提升体验,反而是创造出一堆新问题:卡顿、系统BUG、隐私担忧。科技进步没错,但他是不是以“好的体验”为中心、还是以“堆参数为中心”?这可得琢磨琢磨。
领克10 EM-P做了一堆事情想抢“搅局者”这个名号。其实这里头隐含的逻辑,就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内卷到了新阶段,配置越卷越全,价格越卷越低,参数越卷越花”,你家没有的我有,我有的别人都得有。你今天出个新芯片,过几个月那就是标配,明天高续航,后天人人标配全电驱动。厂商们不卷死自己就卷死对手,消费者虽然表面上是赢家,但实际是不是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买不过来”?你买一辆车,不查查论坛,不跟一堆博主比参数,感觉都“买错了”。
有些人买车就为了简单实用,买菜接娃,或者上下班通勤。你跟他说什么“激光雷达”、“大AI芯片”、“飞船级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其实一半都跟他没关系。他关心的是“开起来顺不顺、油耗高不高、空间宽不宽、维修贵不贵”。但市场就不按这思路来,全都盯着“高端玩具”,搞得普通用户只好也被卷进来。其实大家都想问,谁还在关注真正的“普通人的用车体验”?
回头再看下这车的具体表现。外观内饰很时尚,其实多少有点“赶潮流”;空间很大,确实适合“家用”标签;动力猛、配置足,但这些功能用得全吗?“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这种结构都快成了“标配”,现在的中型车布局通通往这里靠。谁家没个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按摩、智能HUD,都不好意思谈竞争。可你细细品一品,这条路是不是走得越来越卷,越来越难有新的亮点?很多功能,只是把参数拉到极致,但没有把体验拉到极致。
很多人会问,市场的“搅局者”真的能搅局吗?是搅活了还是搅乱了?你说“搅局”,就得有点独到,有点新意,不能只是“拼价格、拼堆料”。领克10 EM-P其实也是“套路升级”,再卷一轮,把高阶智能、低油耗、高续航、豪华配置打包成一个“大礼包”。他低价卖给你,是不是就真把其它品牌甩在身后?看看吉利、比亚迪、深蓝、小鹏、问界,这些车企天天出新车,谁能卷出“新范式”?大家都在做“盘子更大的搅局者”,但没有谁能彻底改变用户的决策逻辑。买车还是纠结于“性价比”,而不是“体验比”。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买车,是要“新”,还是要“好”?是要高性价比,还是追求新鲜感?你真的用得上那么多配置吗?新能源混动越来越卷,但你实际用车场景有没有被充分照顾?市场上的搅局者一波又一波,用户的焦虑也跟着“升级”。谁能给大家带来真正“松口气”的用车体验,这才是值得推崇的品牌。当下的领克10 EM-P,无疑是打了一手好牌,但你真的需要这副牌所有的招式吗?也许,最理想的新能源车,就是让我们忘记参数、忘记焦虑,只记得“舒服、实用、可靠”,这才是真的“搅局”,不是“卷死”对手,更不是“卷懵”消费者。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