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

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

大家都以为新能源是来革燃油车的命,结果打了半天,油车活得好好的,反倒是满大街的汽修厂,被一波“物理超度”了。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每天都有二十多家店关门,哀鸿遍野。这根本不是什么行业升级,这是降维打击。是三体人开着水滴来干你的二维小画片,你怎么打?你没法打。

过去,汽修厂是汽车江湖里的“路边摊野医生”,王师傅李师傅们靠着一把扳手一身油,什么疑难杂症都能给你盘明白。发动机异响?小场面。刹车片磨损?洒洒水。他们的手艺,是一种肌肉记忆,是一种玄学。

但现在,时代变了。

电动爹来了。

这玩意儿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本质上是一个大号的、会跑的、带轮子的手机。你让一个修了三十年诺基亚的老师傅,去给你修iPhone 15 Pro Max的主板,他敢动吗?

他不敢。

因为这已经不是机械问题了,这是电子问题,是魔法问题。以前修车,最多是手上沾点机油。现在修电动爹,那是高压电,几百伏,一不小心,直接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给你来个终极电疗,人直接就重开了。这不是修车,这是渡劫。

之前有个哥们,胆子大,自己拆了个电池包,想研究研究。结果呢?直接被品牌方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给告了,最后还判了刑。

这个案例,就是一份来自所有新能源车企的“昭告天下”。

昭告什么?

昭告天下所有的野生修理工:时代变了,孙子。我的东西,你别碰,你碰一下,我就让你倾家荡产。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垄断。

讲真,我有时候觉得,现在开车还没我玩《赛博朋克2077》里的车带劲,至少那玩意儿坏了重启就行。

车企们不装了,摊牌了。他们要的根本不是卖车,他们要的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教”。

你买了我的车,你就是我的信徒。你的车坏了,必须来我的“教堂”,也就是4S店,接受“神父”的诊断。想用诊断工具?可以,先交三十多万的“香火钱”买套设备。想换配件?对不起,只有我官方认证的“圣物”,外面的“异端”配件,一概不认。

更有甚者,直接跟你说,你要是敢去外面的野路子修理厂,你的“信徒资格”,也就是终身质保,立刻取消。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这他妈简直就是流氓!

车主作为普通人,他哪懂这些,他只知道不去4S店,几十万的车可能就废了。于是,只能乖乖被绑上战车,成为这个封闭生态里被反复收割的韭菜。

而那些路边的汽修厂,就成了这个“宗教战争”里,最先被献祭的异教徒。他们拿不到诊断权限,买不到原厂配件,更承担不起“非法行医”的风险。他们就像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古代士兵,冲向了一座装备着激光炮的未来要塞。

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面。

人才。

这个行业,现在面临一个史诗级的尴尬:老的修不了,新的不会修,中间的在跑路。

全国现在需要八十万能修电动爹的专业技工,但实际上呢?满打满算不到十万。巨大的缺口背后,是年轻人的用脚投票。

你让现在的年轻人去当汽修工?你是在开玩笑吗?又脏又累,工资还低,说出去也不好听。隔壁同学在写字楼里敲代码,你在修理厂里拧螺丝。同学的朋友圈是金融峰会下午茶,你的朋友圈是“发动机积碳清理套餐,第二份半价”。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有老师傅想转型,去报个速成班,四十多天,学费一万五。学出来能干嘛?当个初级工,对着电路图两眼一抹黑。他们过去三十年积累的经验,在新的技术体系面前,价值瞬间归零。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最残酷的地方:它不是让你输,它是让你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它直接把游戏规则给改了。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油车的老司机,对此感触特别深。以前我的车,有点小毛病,开到楼下相熟的修理铺,跟老板递根烟,聊两句,半小时就搞定了,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现在呢?我的车机弹出一个我看不懂的故障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开APP,预约那个离我家二十公里远的4S店,然后请半天假,把车开过去,接着在一个豪华但无聊的休息室里,喝着免费但难喝的咖啡,等。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等一个穿着制服的年轻人告诉我,问题不大,软件刷一下就好,费用八百。

油车活得好好的,汽修厂却被新能源一锅端了-有驾

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干了什么。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老头子在抱怨时代变了。但问题是,时代真的变了,而且是朝着一个很诡异的方向。

车企们通过技术、法务、和商业模式,联手绞杀了第三方市场,建立起一个看似完美的商业闭环。在这个闭环里,他们是唯一的规则制定者,是神。

但神,也是会犯错的。当一个生态系统里,只剩下一种生物,那这个生态本身,就是最脆弱的。

所以,最后的赢家是谁?是那些磨刀霍霍,用“一元保养”搞闪电战的连锁巨头吗?还是那些早早布局,把持住一切的新能源品牌方?

都不是。

我跟你说,最后赢的,是那些把报废车当乐高拆的报废厂。因为在所有人都掀桌子的游戏里,只有那个负责打扫战场、回收垃圾的,才是永恒的赢家。

不信,你等着瞧。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