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现在15万这档子价位的新能源车,是不是有点“内卷”到飞起了?马路上溜达的,要么一副网约车尊容,恨不得脑门子上贴个“待客”;要么就突出一个“能动就行”,仿佛是给后浪们的“脚力延伸”,但咱后浪们真的就只想当个“移动桩”吗?
零跑汽车在申城车展上捯饬出来的B01,貌似想蹚平这潭浑水。他们宣称,这车是为后浪们量身定做的,要颜值和里子兼顾。零跑这几年蹿升得挺快,尤其是交割量,一度飙到造车新势力的榜首。他们还捣鼓了个全栈自研的LEAP3.5技术架构,听着就挺唬人。
但关键来了,零跑B01真能喂饱后浪们“既要又要”的胃口吗?还是说,这只是又一出“为后浪定制”的营销戏码?
先掰扯掰扯这个“15万级新能源市场”。说白了,就是想用更接地气的价格,鲸吞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硬成本摆在那里,想要压低身价,要么阉割配置,要么牺牲颜值。所以,一票车企就选择了后者,反正能跑就行,皮囊嘛,凑合凑合。
可后浪们不买账啊。他们攒钱买车,不仅仅是代步,更是秀出格调和腔调。一辆车,得开出去倍儿有面子,得能代言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给我一张“跑腿脸”,我怎么在朋友圈里装点门面?
零跑B01的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回应了这种呼唤。起码,从官方释出的图片来看,这车颜值还算能打。而且,零跑还着重强调了它的“智能科技”,这年头,谁家的车要是没点智能buff,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吆喝。
不过,说句实在话,零跑B01能不能支棱起来,还得看它的真材实料。现在的新能源车市,竞争太白热化了。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擘就不提了,还有一帮新晋品牌,都在卯足了劲儿抢地盘。零跑想要杀出重围,光靠颜值和智能科技,恐怕还差点意思。
一个值得玩味的数据是,零跑B系列头炮车型B10上市不到半个月就斩获了超过8000辆的订单,其中一半以上配备了激光雷达。这说明啥?说明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诉求水涨船高,愿意为更尖端的技术掷骰子。也说明零跑在智能驾驶这块,可能确实有点真功夫。
但话又说回来,智能驾驶这玩意,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家车企的技术段位良莠不齐。有些所谓的“智能驾驶”,实际上只是锦上添花的辅助驾驶,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消费者在入手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天花乱坠的宣传给忽悠瘸了。
而且,零跑汽车的发展路数也值得玩味。他们力推“全栈自研”,这在造车新势力中,不算常见。多数车企,都会选择跟供应商联手,共同开发零部件和技术。全栈自研,意味着更高的投入和风险系数,但也意味着更强的自主权和把控力。
当我们一味地把汽车矮化为交通工具时,是否忽略了它在社会阶层流动和文化表达上的作用?过去,拥有一台汽车是身份的徽章,是社会地位的背书。但眼下,随着汽车价格的下探和汽车文化的普及,汽车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一种秀出个性和生活态度的载体。
零跑B01的出现,或许不仅仅是一款新车,更是一种风向标,一种15万级新能源车市正在酝酿变革的风向标。它昭示着,消费者不再安于“能动就行”的货色,他们需要更高格调、更具个性的选择。
就像十年前我们还在掰扯智能手机会不会取代传统手机一样,现在我们也在争论,新能源汽车会不会颠覆燃油车。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永远不会褪色。而零跑B01,或许就是通往这种美好生活的一枚小小拼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