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特斯拉有点“水逆”,刚出炉的二季度财报直接让投资者心头一紧。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股价8个月蒸发了三分之一,马斯克罕见放低姿态:“未来几个季度会很难。”而这一切背后,是美国政策风向突变、电动车补贴骤然刹车、政商博弈暗流涌动——有人说,这锅特朗普得背,不无道理。
财报一亮相,市场就炸了锅。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225亿美元,同比减少12%,净利润缩水到1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6%。交付量也掉队:38.4万辆,同比下滑13.5%,这还是连续两个季度都在走下坡路。最扎心的是碳积分收入,只剩4.39亿美元,一年间腰斩了一半。这些数字摊开来看,不仅是公司自己的事,更像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晴雨表。
别忘了,美国刚刚通过“大而美”法案,把原本给新能源车主的大额购车抵免政策砍掉。从9月30日起,新买电动车没7500美元补贴可拿;二手车4000美元优惠也没影儿。这还不算,自2026年起清洁能源项目要用更多本土材料,本来想靠进口零部件省钱的小厂商直接被卡脖子。不光如此,该法案还加码传统能源行业,让化石燃料企业和老牌汽车巨头笑开花,可对新势力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咱们回看历史,每逢政策变脸,总有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当初中国新能源补贴退坡,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短期阵痛,但最终靠技术创新挺过来了。而美国这波操作,对整个产业链影响更深远:上游锂矿、电池材料需求减速,中游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下降,下游整车厂销量承压。一环扣一环,小问题最后容易演变成大麻烦。
券商圈里对后市怎么看?中信证券认为,大规模取消补贴短期内打击消费热情,但长期看倒逼企业提质增效,有利于优胜劣汰;中金公司则担忧美国清洁能源转型节奏受阻,相关板块盈利预期需重新评估;华泰证券更关注国际供应链重构风险,比如中国零部件出口可能面临新壁垒。这几家观点虽各有侧重,但一致认为接下来半年是观察窗口——谁能扛住压力、顺利转型,就能活下来并吃到下一轮红利。
不过,有个常见误区得提醒大家:不少人以为只要通胀高企或油价上涨,就是新能源全线受益,其实未必。如果没有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仅凭外部环境刺激,很难形成稳定增长动力。眼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再叠加贸易摩擦升级,新兴产业想独善其身绝非易事。
那普通投资者该咋办?这里给出三条建议:
1. 分散配置风险,不要把鸡蛋全放在新能源汽车或单一科技龙头篮子里,可以适当增加传统制造业、高端装备、新基建等板块权重。
2. 关注上下游龙头公司的基本面变化,比如锂矿、电池材料价格波动,以及自动驾驶与AI芯片领域的新进展,这些都是潜在爆发点。
3. 留意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日本等地的绿色转型机会,它们往往比美国更加坚定且持续投入,对全球供应链格局影响巨大,可作为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重要方向。
当然,对于那些喜欢追热点的人来说,现在盲目抄底新能源赛道其实风险不小,还不如静观其变,多做功课再出手。有时候,看似最热闹的时候,其实正是暗流涌动之际。你觉得,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该归咎于特朗普的一纸法案呢?还是说,在大潮退去之后,我们才真正看到谁穿着泳裤站在沙滩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在进行相关资产配置前,请充分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