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威马汽车“复活”之旅

说实话,前几天路过一家已经关门的威马汽车门店时,心里还真有点唏嘘。谁能想到,当年号称要“干掉特斯拉”的新势力,一度门店开得比奶茶店还密,结果几年光景,就沦落到被贴上“老咕噜棒子”的标签,甚至有人说“威马这牌子,天塌了”。可就在我以为这故事该画上句号的时候,朋友圈突然刷出一条消息:威马,又回来了?

不是复产,不是融资,而是以一种谁都没料到的方式——换壳重生。没错,最近市面上悄悄冒出一款叫“MAEXTRO M7”的新车,外观看着眼熟不?前脸线条、车身比例,甚至那个贯穿式尾灯,怎么越看越像几年前的威马Maven概念车?打听一圈才知道,这车背后的技术团队、三电架构,甚至部分供应链,都和当年的威马脱不了干系。这不是“复活”,是“借尸还魂”式支棱起来。这波操作,属实让我上头。

那问题来了,这辆挂着新名字、披着旧灵魂的M7,到底还有没有当年那股劲儿?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实探威马汽车“复活”之旅-有驾

先说外观,M7的设计确实比当年威马更“支棱”了。溜背造型配上低风阻系数(官方说是0.22Cd,这数据顶呱呱),走在街上绝对算出片利器。大灯组玩得也花,矩阵式LED加上动态迎宾效果,妥妥的“灯厂”既视感。比起老款威马那种“理工男审美”,M7明显更懂年轻人要什么——要的就是回头率。你走在路上,朋友问“这车啥牌子?”,你轻描淡写一句“MAEXTRO”,瞬间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就来了。

坐进车内,我第一反应是:这内饰,真香。用料没抠门,软包+木纹饰板+金属点缀,档次感一下拉满。15.6英寸中控大屏+副驾娱乐屏的双联屏设计,科技感直接拉爆。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全车NAPPA真皮,主副驾带通风加热按摩,后排还能电动调节,这配置,别说20万级了,放30万的车里都够格。空间也够大,后排翘个二郎腿毫无压力,后备箱塞下三个28寸行李箱轻轻松松,妥妥的“床车”潜力股。

动力方面,M7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选择。我试驾的是纯电四驱版,百公里加速4.2秒,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座椅上,这哪是买菜车,简直是“驾驶玩具”。而且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弯侧倾控制得不错,动态稳定系统介入得很及时,高速变道也稳得很。续航标的是700公里(CLTC),实际城市通勤跑个550公里问题不大,三电技术这块,看来威马的老底子还真没丢。

实探威马汽车“复活”之旅-有驾

智能化是M7的重头戏。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功能一个不少,高速上开长途,轻松不少。更狠的是,它居然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虽然目前只开通了几个试点城市,但至少说明技术储备在线。车机系统流畅度也让我意外,语音识别快、响应准,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都支持,比某些新势力还顺手。

说到新势力,咱就拿它跟两位老对手比划比划——小鹏G6和特斯拉Model Y。

先看小鹏G6,这车也是主打智能和性价比。优点是800V高压平台,充电贼快,10分钟补能300公里,这在长途出行时太香了。智驾系统也成熟,城市NGP用着顺手。但缺点也明显——内饰质感一般,塑料感有点劝退,后排空间也不如M7宽敞。你要追求极致效率,G6是好选择;但要兼顾豪华感,M7赢了。

再看Model Y,不用多说,国民神车,保值率高,品牌力强。操控是驾驶玩具级别的,动力响应快得离谱。可问题是,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车主吐槽多年也没见马斯克改。座椅硬,噪音大,舒适性配置几乎为零。Model Y赢在品牌和性能,但要论“真香”的日常体验,M7明显更懂中国消费者。

实探威马汽车“复活”之旅-有驾

这么一圈对比下来,你会发现,M7这车挺有意思。它不像某些“车界网红”靠颜值火一阵就凉,而是把当年威马没做完的梦,用更成熟的方式续上了。它不追求颠覆,而是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够用且好用”。三电稳、智能全、空间大、配置高,关键价格据说起步才22万左右,这性价比,确实有点打脸那些说“威马不行了”的人。

当然,也不是没短板。品牌认知度是个大问题,MAEXTRO这名字太陌生,消费者得重新建立信任。售后网络也得跟上,别车卖出去了,维修保养还得跑百公里。但至少,它证明了威马的技术底子还在,那股想造好车的劲儿没丢。

实探威马汽车“复活”之旅-有驾

站在消费者角度,我会怎么想?如果你想要一辆不那么“网红”、但实打实给你安全感和舒适感的智能电动车,M7绝对值得放进备选清单。它不炫技,不画大饼,就是踏踏实实把该做的都做好了。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要是给你25万预算,你会选它,还是继续跪拜Model Y,或者投奔小鹏?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