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主试水V2G,赚钱有限,操作和电池寿命成顾虑

“电动车主,也能薅大电网的羊毛了?”乍一听,是不是脑海里浮现出那画面:有人一边给爱车充电,一边盘算怎么让小破车变身印钞机,最后,钱包鼓了,电网还被割了一撮羊毛,真香!但等等,事情真有这么美滋滋?这热乎劲儿到底能烧几碗饭?薅电网羊毛,靠电池买房,靠谱吗?要说清楚,说不定比科普V2G还迷糊——不信你看。

咱先按住激动的心,掰扯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去年夏天,武汉南太子湖那头,一个电动车主在超级充换电站试了试新花样:V2G,也就是用自己的车,反着把电“卖”回电网,差不多一小时赚了60元。

他自豪地说,平常在家充一度电才掏4毛5,转头高峰时分放回电网,一度就能卖3块!

差价这么大,不心动才怪,脑子里立刻冒出多少“财路”:我是不是以后能靠车“倒电”发家?

可事儿要真这么简单,全国马路都成小型发电厂了,房奴都变电商,谁不眼红?

但别急着做发财梦,一冷静咱就会发现,事儿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激动人心。

你看,北京西城区那边,也有V2G试点,补贴0.7元/度。

电动车主试水V2G,赚钱有限,操作和电池寿命成顾虑-有驾

按一辆52度电的车算,每天放30度,一年下来250天,大气儿点,能捞1700块左右。

嗯,看起来像是买菜钱。

换句话说,愿不愿意折腾一圈为这点小钱儿?有人立马跳出来说,别闹了,比起点收益,谁更在意电池是不是被玩坏了,这钱挣得不踏实。

而且,全国V2G专用充电桩能玩的人太有限,愿意花时间的大概还要看离家多远。

一言蔽之,想要全民皆“电老虎”,至少得先把“时间—收益—风险”这场三国杀理顺了。

讲道理,这V2G可不是新鲜玩意儿,从名字上看,Vehicle-to-Grid,说白了就是“车给网打工”。

意思是,车主趁低电价的时候猛充,等到用电高峰,把电放回去,赚电价差。

理论上,自己当“移动电厂”,既能薅补贴,又参与电力调节,好家伙,听着都带点社会责任感。

可真到实际操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专家就分析了,市面上的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的一类——折腾3000次都不带眨眼的,每次充电续航个500公里。

你说家用车,10年落个20万公里不难,真要把剩下那点寿命用来“倒腾电”?有人算了笔账,这么一来15万度电,老实说,比家用都充足得多,剩下能不能当副业,还得看别的。

而且,专家预言,未来电车数量爆发,2050年全国“铁皮罐头”得有3个多亿只,每台车带的电池加一起,几乎能顶一天全中国耗电。

想想要是哪天真实现了,那咱普通人全成电厂股东,天天盯着电表涨跌,下班回家盘算着明天电价咋投机,生活一下变得离谱刺激。

不过,专家归专家,冷数据摆在这,跟咱们掰扯归掰扯,真落地,这V2G还是新鲜事。

哪怕在大论坛上,清华教授、院所高工齐聚一堂,对V2G都挠头:“热闹吧,看起来很美,但认知、关注还差点意思!”

明明眼前利益诱人,车企和大拿都说,别等了,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爆点”,投资风口来了!

结果,普通人看热闹多,真卷进去的却没几个。

归根结底,参与意愿这东西,全靠补贴和“省心”二字。

现在国家都出手了,定了9个试点城市,各地V2G示范项目一溜排开。

但你看,充放电桩的成本还是高,直流双向设备便宜了一些,可跟家门口的小桩比起来,谁乐意加钱去升级?

再说质保,电池贵得吓人,正常提供300次循环的保险,可真正理论寿命是3400次,多出来的放电机会,没人给你兜底。

电动车主试水V2G,赚钱有限,操作和电池寿命成顾虑-有驾

你敢放胆折腾?出点事,换个电池十几万,跑这一年又白忙活一场。

要是家用场景,手续麻烦吧。

一台充电桩、一个独立电表,电放回去能不能跟家用的电价一样算,没人拍板说话。

聊到商业用地,比如园区,电价倒是分时有补贴,企业却又担心车桩标准五花八门,车停哪儿,谁用谁付费,几十家头碰头也谈不拢。

再拉到公共场所,充放电容易,谁真开个车大老远来放电?成本比赚的多,领导都笑而不语。

你说,上面这套流程,哪个不像升级打怪?看着顶级科技,落地全成了鸡肋。

再来看一组数据,调研说,有七成车主不敢动爱车去“友情放电”。

大家一半怕电池寿命受损,剩下的觉得操作太复杂,还担心要是操作出问题要负责任。

说得直白点,能挣钱的事情没人随便让自己“割肉”。

普通人本能地有种焦虑感——省下的钱,你真敢去为了它搭上时间、精力、寿命和风险?

要说现在V2G属于“现实与理想的夹缝地带”,一边是政策利好、科学幻想;一边是老百姓实打实的“用户体验”。

相关企业也在使劲儿降本增效,比如新型半导体,更牛的电池算法,新一代通讯协议都在追赶国际潮流,硬件成本降了半截,软件升级也猛,但这用户习惯的事儿,可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说不定,哪天支付宝都能量化你“车放了多少电赚了多少块”,人人做起小资本家。

关键在,基础设施够不够普及,补贴力度给不给到位,电网、车企、资本方,谁出手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

电动车主试水V2G,赚钱有限,操作和电池寿命成顾虑-有驾

从这个角度讲,电动车主赚电网的钱,现阶段更像是引爆氛围的小糖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手“薅一把”。

也有观点说,电力结构变了,绿电占比一大,车成了“充电宝”,只要商业模式成型,V2G就能反过来带动工商业低碳转型,为中国式现代化储能开新路。

可“小白”车主们最关心的始终三件事:补贴高不高、电池寿命亏不亏、操作能不能一键傻瓜。

综上,这两年政策和市场都在摸索,试点是启动了,趋势能不能主导市场,短期还得走着瞧。

等哪天V2G像扫码购物、移动支付一样不求人、不懂技术也能随手操作,那才是真正全民“薅羊毛”的时代。

当然,这条路注定不平坦。

有技术,有商业,有政策,绕来绕去就是个没人愿意先吃亏做试猪的难题。

薅电网羊毛说起来好玩,真薅起来却是场持久战。

你是那7成观望党,还是头铁想秒薅一把“绿电差价”的人生赢家?

留言区来唠唠,你怎么看:电动车主赚电网的钱,这条路到底香不香?

电动车主试水V2G,赚钱有限,操作和电池寿命成顾虑-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