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还记得前不久刷屏汽车圈的那个新闻吗? 人民日报电子刊头版专访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不仅为长城汽车点赞,更是为中国所有搞自主创新的民族企业打了个样!
长城汽车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国家级媒体亲自下场夸赞?
答案很简单,两个字: 硬核!
走进长城的研发实验室,你会看到墙上密密麻麻的进度表,桌上摊着的电池热管理方案,以及正在零下40度超低温环境下测试的新车。 他们每年花在研发上的钱,在整个行业都能排前头,而这些钱都砸在了发动机燃烧室的精细优化、智能驾驶传感器防雾涂层等硬核研究上。
还记得魏建军之前那个超敢说的视频吗? 他说的话,现在都在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辅助驾驶系统在乡下小路上都能精准避开障碍物,新能源车型续航直接突破700公里,这些都不是吹出来的,都是工程师们一点一点较真儿搞出来的成果。
现在汽车行业都在追新概念,长城却显得有点“轴”。 别人都在炫智能座舱有多酷炫的时候,长城却在闷头研究怎么让混动系统开着更平顺;同行都扎堆搞跨界联名营销,长城直接把研发中心开到德国、日本这些汽车强国。
这种不跟风、一门心思啃技术硬骨头的劲儿,刚好跟上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节奏。 人民日报为啥点名夸长城?就是因为大家都看明白了:咱们民族车企想要立得住,光靠打广告可不行。
长城汽车的成功,还在于其前瞻性的“森林生态”体系。 从依赖外购到艰难整合,再到零部件公司独立运营、走向全球,长城汽车构建起相互赋能、资源循环的完整供应链,旗下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精诚工科均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
在全球化布局上,长城汽车的理念深刻而务实:“国际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不是产品输出,而是产业输出。” 他们在泰国、巴西等地建成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并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拥有多家KD工厂,持续领航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战略实践。
长城汽车的成功,是技术突破的结果,更是长期主义战略的胜利。 魏建军甘做“孤独的举火者”,坚守“求是”哲学,带领长城汽车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长城汽车的“求是”火炬,不仅照亮了自身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征程,更以其扎实的实践,为中国迈向汽车强国之路,投射出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光芒!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期待,长城汽车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