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敢讲实话,在如今新能源汽车如此火爆的市场情况下,李书福竟然提出了中国汽车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吉利以后将不再建设新的工厂和生产线,只需要利用已有的生产线规划好产能就行了。10月15日,他在杭州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接放话,说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很多工厂都在闲置,建新厂完全没必要。他举了个例子,吉利在全国有好几家工厂,去年总共生产了160万辆车,但实际产能能到250万辆,空出来的产能够再塞一个中小车企了。李书福说,与其花钱建新厂,不如把现有设备用好,优化生产流程,省下的钱还能投到研发上。
比亚迪那边却是另一套玩法。就在李书福喊话的同一天,比亚迪在深圳宣布新工厂开工,计划2026年投产,年产能30万辆。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卖了98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38%,直接把一堆对手甩在后头。他们还计划到2027年在全球建20个新生产基地,目标是年产400万辆车。比亚迪老总王传福在接受采访时说,市场需求还在猛涨,尤其是海外市场,东南亚、欧洲订单都排满了,不扩产根本跟不上。
李书福这话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觉得他点出了行业真相,现在新能源车看着火,实际很多车企都在亏钱,产能过剩迟早拖垮一批小厂。吉利今年销量不算差,上半年卖了78万辆车,同比增长22%,但利润率只有4.5%,比比亚迪的8%低了一截。吉利在高端品牌上投入不少,比如极氪,去年卖了11.8万辆车,今年目标冲20万辆,但李书福说高端市场竞争太狠,低端市场又被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产能再多也没用。
反过来,也有人觉得李书福太保守。比亚迪的扩张明显吃到了市场红利,海外出口去年占他们销量的15%,今年可能冲到25%。有网友在X上说,比亚迪敢投钱扩产是因为抓住了新能源车的风口,吉利这时候缩手缩脚,怕是要被甩开。吉利现在市值大概900亿人民币,比亚迪已经冲到3000亿,差距不是一般大。有人还翻出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480万辆,同比增长33%,但产能利用率低的企业确实不少,行业平均水平也就65%。
李书福还提到,吉利接下来会把重心放在技术上。10月20日,吉利在杭州开了个技术发布会,秀了他们的新混动系统“雷神4.0”,说油耗能低到3升/百公里,续航能超2000公里。他们还计划2026年前推10款新车型,主要是混动和纯电,高端市场靠极氪和领克,低端市场靠几何系列。吉利现在有12个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浙江、湖南、四川等地,李书福说这些工厂够用了,接下来就是优化排产,争取把产能利用率提到80%。
比亚迪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他们不光建厂,还在全球铺供应链。10月18日,比亚迪在泰国开了一家电池工厂,专门给东南亚市场供货。王传福说,海外市场现在是蓝海,欧洲和南美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扩产是必须的。比亚迪还在墨西哥谈了个新厂,计划2027年投产,年产20万辆车,瞄准北美市场。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市场在哪,工厂就跟到哪。
行业里还有别的声音。长安汽车老总10月16日在重庆说,产能过剩确实存在,但新能源车市场还没到饱和的地步,关键看谁能抢到份额。长安今年上半年卖了67万辆车,产能利用率70%,他们也在加码混动和纯电,但没比亚迪那么激进。长城汽车则更谨慎,10月19日他们宣布暂停一座新厂建设,理由是市场需求不确定。
李书福的观点也不是没人支持。10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了份报告,说2024年全国汽车产能利用率预计只有62%,新能源车领域尤其明显,部分小厂的工厂开工率甚至不到30%。报告还提到,价格战让不少车企利润被压到地板上,行业洗牌可能就在这两三年。吉利现在手里现金流还算稳,去年底账上有300亿,够他们撑着搞研发和优化产线。
网上讨论还在继续。有人在X上贴了张图,吉利和比亚迪的股价走势对比,吉利从去年底跌了15%,比亚迪涨了20%。还有人说,李书福这波发言有点像在给行业敲警钟,提醒大家别盲目扩张。但也有人吐槽,吉利销量和市值都被比亚迪甩开,李书福这话听着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不管咋说,吉利和比亚迪的路子代表了两种思路。一个稳扎稳打,想靠现有资源把效率提到最高;一个猛冲猛打,赌市场还能再涨。10月22日,吉利在杭州又开了个经销商大会,李书福没露面,但公司高管说,吉利接下来会重点抓服务和渠道,争取把库存清一清,销量再冲一把。比亚迪那边,10月23日在上海车展上又秀了款新车,纯电SUV,定价直指20万以下,摆明了要继续打价格战。
这事儿还没完。行业里产能过剩的讨论估计还得吵一阵子。吉利能不能靠优化产能翻身,比亚迪的扩张能不能一直顺风顺水,都得看接下来两年的市场。车企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算盘,消费者看着也热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