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

“劝君听我一句话,造车不是件开心的事。”何小鹏面无表情地说这句话时,台下倒吸凉气的人比他还多。他像外科医生在手术台前报出一种生僻但致命的症状,然后继续低头缝合伤口,没什么大起大落,只有一瞥专注的冷光。

八年前的八月,何小鹏成为小鹏汽车的一员。 彼时新能源汽车还是一片忙着许愿的荒原,造车新时代还停留在PPT和融资的轮回里。马拉松赛跑刚刚打响,所有人都在算时间、踩节点、排队喝水,然后,一个个“极限挑战”差点把一半选手撂倒。

现在小鹏P7刚上市七分钟,大定破万台。销量、股价、话题,往上跳的数字像肾上腺素,把外界的观众都点燃了。但何小鹏丝毫不敢松懈,嘴上还反复叮嘱,别以为自己已经安全上岸,“淘汰赛还得厮杀五年。”眼下这股热闹,在他冷静的职业直觉里,不过是暴风雨前的中场休息。

回头看看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其实比拳场还险。有些公司打着智能化的旗号,结果摔在基本功上;还有一些,把外壳越做越酷,里子却还是老一套。“要看上去不犯错误,其实最简单的法子就是什么都别创新。”小鹏P7的新设计能不能打破“套娃”定律?从1259个设计稿、上千场会议出炉那一刻,大家都觉得“有点新意”。但话说回来,“创造力”未必就是销量灵药,在把20万名吃螃蟹的P7用户搬出来为自己壮胆的同时,小鹏也无非是在合理冒险。毕竟,中国用户的审美和胃口,比股票K线还难捉摸。

抛开外壳,全新小鹏P7的数据也算得上硬货。3.7秒破百、比特斯拉便宜几万,还能跑出豪车级成绩。这些数字拍在桌上,多少有点“压场子”的味道。耐力测试、情绪包、主动声浪、可调座椅……这些“花招”,有人会觉得它讨好年轻人,也有人担心,造车会不会越来越像卖潮牌——三年一换,旧款堆车库做青春回忆。黑色幽默的地方在于:你拼了命追新,结果可能都是为了下个人接盘埋单。

但从小鹏的打法来看,显然没那么表面功夫。他们把自己“科学造爆款”的方法论说得很玄,摸索半天,自己也直言“其实没总结出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只不过,这是个你不努力练内功一定死得更快的行当。小鹏从研发、供应链、软硬件全栈、平台模块化到AI大模型,每条路都得砸钱、试错、掉坑、爬出来。所谓颜值和科技,好像是冰山浮上海面的一点雪花,下面还有一堆市场焦虑、资本压力和团队崩溃的遗骸静静躺着。

看到这里不禁要问,小鹏这么“卷”,是不是就能确定必赢?答案很专业,也很无趣——真没谁敢拍胸脯。何小鹏自己都说,五年后才见真章,亏着亏着,也许哪天账上一笔钱回来了,你才发现自己成了孤独的幸存者,只不过那时“大家都挺惨”。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盈利这事,像解剖一具未冷的人体。有人拿互联网的摊销公式来算车企回报,结果发现三电这只“无底黑洞”让活下来的只有三电厂商,整车厂还在造梦。新造车企业头些年注定亏本,后来是不是就能翻身?谁也说不好。就像马拉松,没有一个弯道能看到终点,但摔倒后能再起来的,才有资格谈笑风生。

说到技术,小鹏的VLA大模型被称作“比端到端强十倍”,听起来很唬人。VLA、VLM、VA这些缩写,表面是搞技术壁垒,本质——反复自证“我还在搞研发,我的AI比别人的大一点,强一点,冷一点”。说得轻巧,可这个赛道的通行证不是芯片或者算法,更像是一群疯狂赌徒比谁能熬死谁。“下一阶段,谁能花够500亿全砸进AI,才能继续名字留在名单上。”现实残酷吗?不,确实是。

有趣的是,小鹏新一代弄出了“路怒消消气”功能,让情绪价值变成配置单上可以勾选的小玩具。你要是不喜欢,只能怪自己没用好选装包。有人觉得这玩意儿鸡肋,有人靠它防止自己变成微博热搜上的暴躁司机。职业病让我忍不住想:等哪天被人用HUD扔出个“锤子”,会不会成了证据链里的新物种?

而至于资本市场,小鹏的市值相对于特斯拉还差着“50个身位”。何小鹏说中美市场对科技公司的估值差了七倍,跟汇率有得一拼。换句话说,在A股再卷五年,也许能熬到一个能讲的新故事——至于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卖出去,还得看下一个风口。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站在车祸现场边上,有时候难免有自嘲的冲动。造车不是件开心事,既像马拉松也像泰拳,刚觉得自己壮了一点,下一拳又不知从哪个角度砸来。有时我甚至觉得,这个行业的赢家也许就是被打到最后还能自主爬起来并顺手拍落身上灰尘的那个人。互联网造血模式的轻快,被新能源行业的制造成本熨成了一张铁板,没几个人熬得过第一锅高温消毒。

说到底,每一辆新车背后的“光”,大多是长期黑夜后的幻觉——敢不敢一直等,愿不愿意每次重击后再起来,才是胜负手。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所以劝人别造车,非是虚言。毕竟,人人以为站上巅峰的时刻,其实可能正临第二次大筛。既然全行业都下注五年淘汰赛,那些现在看上去光鲜亮丽的爆款与创新,会不会几年后也成了时间的回音?

当然,看待小鹏汽车和何小鹏,我也只能用证据——销量、毛利、研发、短板、信心——梳理每个当下的“不确定”,却无法准确预言五年后的名单。“淘汰赛还要五年”,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同业的提醒,更像给自己的心理建设。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为一辆有情绪包、能消消气、可能是AI领域下一个风口的新车买单吗?还是,等淘汰赛的最后名单出炉,才真正决定下注的对象?造车的“光”,究竟是照亮自己、照亮行业,还是照见一场困在回环里的马拉松?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在不确定的淘汰赛里,小鹏用创新和孤勇对抗新能源车行业的寒流-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