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截图
前两天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半小时》播出一期节目,着实让汽车界掀起波澜。
并非新车推出,并非技术实现突破,反倒直接揭开黑公关的老巢。而且这一举措可谓直捣黄龙,将黑公关的老底彻底暴露出来。
一批做虚假测评的博主已经被缉拿归案。
没错你没看错,不是道歉,也不是删视频,而是直接被带走了。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疯传的那些视频吗?
一段视频里,一辆蔚来在高速上撞击后爆炸起火;另外一段视频中,一辆停着的蔚来被轻轻一撞居然就自燃了,而且这两段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亿次。
1、黑产报价单触目惊心
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的内部官方报价网页里,一个拥有60万粉丝的汽车博主,1~20秒的视频商单报价是18000元,21~60秒的报价为26000元,60秒以上直接飙到38000元。
知情人透露,黑商单的报价,比这还要高出许多。
谁充值多便捧谁,随后用力诋毁其他品牌,有的虚假测评甚至可赚取几百万。
这是一门生意,一门肮脏但却暴利的生意。
2、车企老板们都坐不住了
微博截图
蔚来李斌说得直接:“公安部的网安局之前破获了一个黑公关产业团伙,23个人涉案资金两亿多元。”
“投资成本很低,和这个比,做车岂不是很难吗?汽车的研发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涉及到上万名工程师和几万名一线同事的心血。”
有些黑公关甚至嚣张到对李斌说:“钱赔给你,你找我来拿。”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呼吁加大处罚力度;长安的邓承浩表示欢迎实事求是的批评,却反对恶意攻击;小鹏的郑叶青道出了车企的无奈,民事诉讼流程需好几个月,最终或许仅能获得个象征性赔偿与一纸道歉。
雷军今天转发了相关报道,并透露小米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诉讼数十起,正在等待逐一开庭。
3、国家终于出手了
信息来源于人民公安报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未来三个月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
这便意味着,那些借抹黑汽车企业来谋取高额利润的不良博主以及公关公司,将没有好日子过了。
4、如何辨别真假测评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该怎么辨别哪些是真实测评,哪些是充值黑稿呢?
首先得留意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可别光靠个人感觉去判断;真正靠谱的测评得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当支撑,可不能干巴巴地就说“好”或者“差”。
第二看一致性。如果一个博主对某品牌一直吹捧,对另一品牌一直贬低,那很可能是充值了。
第三点得瞧瞧专业性这一块,真正靠谱的汽车测评,得从技术层面去剖析好坏,不能光去挑动情绪。
第四条是平台推荐,诸多平台一同推荐的内容,通常比单个平台突然走红的内容更为可靠。
5、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只是一个开始。
整个行业生态确实正在发生变化,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审核力度,防止不良内容进行传播;车企也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为真实测评提供可依据、可查询的基础;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不轻易被他人带偏节奏。
最关键的是,那些依靠内容获取收益的博主需要明白:通过不道德手段赚取的钱财不能长久,只有依靠真实且专业的内容,才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现在警察叔叔已经上门抓人了,下一个会是谁?
但愿这次整治之后,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清朗的汽车内容环境,让好车不会被埋没,让烂货无法伪装。
因为开车上路,关系到人命,所以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欺骗。
声明
本文原创内容占90%以上,个别素材使用AI辅助
所有内容经过反复审核
除网络采集素材外,图片均为可商用素材,非AI生成
望读者悉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