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昨天提个问界M8,我差点以为自己参加了什么沉浸式剧本杀。
从进门到出门,掐指一算快五个钟头,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感觉把提车这件小事,硬生生搞成了一场关于“信任与背叛”的心理战。
最后刷掉43万5的时候,我脑子嗡嗡的,这钱花的,到底是值了还是被“安排”了?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付款台前。
本来嘛,一切顺利得跟假的似的。
我刚到交付中心,工程师小哥已经跟门神一样杵在大门口了,那服务叫一个体贴入微,嘘寒问暖,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不是来提车的,是来走亲戚的。
可就在我掏出银行卡,准备为信仰充值的那一刻,销售小哥突然面带三分歉意七分无辜地凑过来说,那个……我们订车时说好的4000块地方补贴,黄了。
对,你没听错,就这么轻飘飘两个字,“黄了”。
我当时就愣那儿了,车钥匙还没焐热乎呢,就先给我演了一出“消失的爱人”?
空气瞬间安静,我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还好,我这人有个习惯,什么东西都喜欢留个凭证。
我从兜里摸出那张当时销售手写的价格便条,往台子上一拍。
那上面的字迹还带着昨天的温度,现在却成了唯一的呈堂证供。
销售一看,眼神都变了,立马请示领导。
几分钟后,一个听起来无比丝滑的方案出炉了:政府的钱虽然没了,但厂家愿意提供“等值”的免费服务作为补偿。
听听,“等值服务”,这四个字简直是当代商业社会的顶级玄学,跟“最终解释权”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还能咋办,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没那张小纸条,这44000块可能就真的随风而去了。
搞定这场风波,后面就是纯粹的“钱包出血”环节。
几家保险公司的方案跟选妃似的摆在面前,我挑了个三者300万的,8550块,眼睛都没眨。
倒是那个厂家力推的4300块“安心包”,我琢磨了半天,总觉得是个坑,果断拒绝。
紧接着,售后工程师登场,开始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问界大学”速成课。
从首保免费,到以后一年500块的小保养,再到四年一次割一刀狠的4000块大保养,安排得妥妥当当。
然后,杀手锏来了——延保。
9386元,买未来四年(加起来一共八年)一个安心,连金贵的空气悬挂都给你包了。
说实话,我心动了。
这九千多块,不就是一场豪赌吗?
赌它未来会出点不大不小的毛病,那我就血赚;赌华为的品控坚如磐石,那这钱就当提前给工程师们发年终奖了。
最终,在小哥“这个真的很划算”的眼神攻势下,我败下阵来。
男人嘛,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理智。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还没!
交付工程师又拉着我,把车上所有功能,特别是那个高深莫测的智能驾驶,里里外外盘了一遍。
细致到什么程度?
连怎么上网学习、怎么参加智驾考试都教了。
我当时就一个感觉,我不是来买车的,我是来上岗培训的。
最后选车膜、贴车衣,本来免费的权益挺好,结果我又没管住手,升级了一下产品,又搭进去2800。
得了,咱们算算这笔账。
车价396000,税5500,保险8550,那个让我纠结半天的延保9380,代办费600,装具2800,加起来已经奔着42万3去了。
哦对,还有那个“过期不候”的智驾订阅包,一个月内12000,晚了就得36000。
买!
最终,数字定格在435000。
当然,销售最后也没忘了给我画个饼,说之前那4000块补贴,加上15000的置换补贴,等“手续完善后”还是会给我的。
听着挺美,但这钱就跟薛定谔的猫一样,没到账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现在的新能源车企,卷的已经不是续航和冰箱彩电大沙发了,开始卷“提车仪式感”和“售后服务包”了。
这种一边把你捧上天,一边又在你钱包上割一刀又一刀的操作,简直让人上头。
这43万5买回来的,哪儿仅仅是辆车啊,分明是一整套深度绑定的“车主养成计划”。
所以,这五个小时的魔幻经历,这43万5的真金白银,我这波到底是“韭菜的自我修养”达到了新高度,还是真的淘到宝了?
评论区等个高人来给我解解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