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

“一个月只卖了一辆!”这个数字听起来像是某个小网店的拼手气清仓,没想到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里,居然真有9款车一个月只卖出1辆。要知道,这可不是卖什么限量版超跑,而是平日里你进4S店还能问到的普通车型。懂车帝刚刚发布了8月最新的上险量数据,真把整个车市的冰火两重天都摆在桌面了。

同一份榜单上,吉利星愿一个月能交付四万六千多辆,把第二名特斯拉的Model Y摁在地上摩擦。五菱宏光MINI EV依旧是人民出行的“老友”,有三万多辆的新车上了保险。前十名的总销量29万多台,占了整个市场一半多,这叫一个“得道多助”。但打开销量名单的后半页,那画风立马变了,冷清得能听见风吹过空展厅的声音。居然有31款车一个月只卖个位数,其中还真的有9款被冷落到只有1辆。

头部车企简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每月大单不断。吉利、特斯拉、五菱这些名字,不管你是不是汽车发烧友,估计都不会陌生。谁能想到,就在榜单的尾巴,曾经那些广告满天飞、寄予厚望的新车型,现在居然成了“冷板凳”。最典型的就是广汽本田极湃1,去年年初还有过一个月七百多辆的小高潮,一转眼销量就断崖式下跌,如今连三把火都没有了。要说悬,这款车5月、8月竟然多次是零交付,简直应了那句“门可罗雀”。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说白了,为什么这些曾经被唱高调的车,现在没人理?产品不行是一个大问题。比如一汽丰田的奕泽IZOA,定位讲得挺高大上,配置和价格一比,同类竞品里毫无存在感。现代菲斯塔更不用提,大家都忙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时候,它还在老路子上割草,等于给自己挖坑。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合资品牌的问题更明显。以前大家买车就认品牌,有点溢价大家也能忍。现在的消费者,尤其年轻人,谁还愿意买“壳子老”的车?科技配置不给力,体验不在线,还想靠牌子吃老本,那真是“夜郎自大”到家。再说最近几年“新势力”风生水起,特斯拉带头冲锋,国产品牌也根本不示弱。技术、智能、性价比,这三板斧使得老品牌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网络营销、互动体验这些新玩法,老牌车企一个比一个慢半拍,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家车卖不动。

说到底,市场就是这么现实。现在整个中国车市在快速洗牌,产品不到位、定价不准、营销不给力,那销量就难堪。如今的消费者精明着呢,看谁能给体验、价格、服务都划算,谁就能获胜。那些销量低到个位数的车型,不仅代表了企业战略的失误,更透视出整个行业“优胜劣汰”的残酷本质。

榜单上那些热销车型,其实都有一套自己的杀手锏。吉利星愿玩的是智能+新能源,续航、自动驾驶和空间都照顾得不错,怪不得能赢得万千用户的心。特斯拉就不用多说了,名气、性能、电动化都极有优势,想走高端路线没毛病。五菱宏光MINI EV有啥?就是便宜、省油、省心,老百姓认的就是这个实在。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反观那些“无人问津”车型,没产品力、没话题度、没科技感,再高冷也没人理。有的车企还抱着“渠道为王”,觉得线下店铺昆虫坟一样摆着就算是市场覆盖了,结果被年轻人一通冷落。网上买车、智能体验、线上售后,这些他们压根没放在心上。这也难怪销量会掉队,毕竟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

有意思的是,新旧交替已经体现在数据上。现在整个市场超过30款车型月销量是个位数,这数字在中国汽车史上都很罕见。一边是龙头企业高歌猛进,一边是一大片“边缘人”自顾自寂寞。这其实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技术、品牌、渠道、玩法、服务,全方位拼能力,看谁能熬到最后。

真要说哪些车企还有机会翻身?先得问问自己有没有两把刷子。靠“微创新”糊弄市场的算盘早就行不通,想躲在“品牌溢价”里偷懒也行不通。时代变了,用户关注点已经关键在:你能不能带来点新鲜感?你能不能让人觉得花钱花得值?你能不能一直陪客户玩到最后?车圈就是这样,怠慢了市场,市场就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销量个位数的车型,其实都在为自己的迟钝和懒惰埋单。

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国产品牌可以说越跑越快。以往合资车企高高在上,现在小步快跑还得追着新势力捡经验。现在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心里门儿清,光靠“几十年老字号”把人忽悠进来,根本不现实。年轻人的需求多元化,以前爱戴着“爹妈给指的名”,现在谁便宜实用谁能设计出花样,分分钟“登堂入室”。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放眼整个榜单,其实谁都站在大浪淘沙的时间节点。卖得好的,自然春风满面;跌到个位数的,只能自己舔伤口。产业升级的车轮滚滚向前,没跟上的只能被拍在沙滩上。老品牌倚老卖老,行动慢得像蜗牛;新势力快马加鞭,数据飙升到让人眼红。市场用冷冰冰的数字告诉所有人:你行,你就继续笑到最后,你不行,谁都不会留情面。

没人会可怜销量只有1的这些车型,毕竟市场就是这么公平。企业能不能行,看的是市场反应,不是自家领导的美好设想。敢创新、敢拼杀、敢为人先的,才有机会分一杯羹。不肯贴近用户、还大言不惭讲老路子的,迟早被市场无情淘汰。技术创新、产品体验、营销模式全都得卷起来,新时代不养蛀虫。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变化其实是件好事。买车选择多了,市面上的车型再“卷”也不过分,不再是几个大品牌随便定价。大家看谁顺眼买谁,谁不争气直接用销量说话。车市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弱者出局”成了日常。转型慢的老家伙,认清现实,及时止损才算明智。要不然,就会像榜单里的那些“车界边缘人”,一个月卖出一辆,冷得发抖。

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老车型月销个位数,新势力销量领先-有驾

风水轮流转,这年头,只有跟上节奏、敢于自我革命的车企,才有资格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些还在观望、还想靠老底子过冬的,市场已经用冰冷的数字给了他们答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一句话,车圈不是温室,想活下来就得拼命跑。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