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车的时候,手还搭在方向盘上,脑子里还在细数那串惊心动魄的数据:四个人,空调26度,国道100公里耗了120公里的电,83折。高速再来一刀,130码定速巡航,108公里就磨掉了196公里的表显续航,直接打进骨髓的55折。这车的电量,像我年终奖一样,永远低于预期。你以为买了续航600公里的电车,结果现实一脚把你踹回300公里的地板价。哈,成年人的世界哪有意外的美好,只有一次次翻包找零钱的尴尬。
那天其实也没啥大场面,跟朋友仨人一块儿,开着零跑B01,满心以为能体验一把传说中的“高大、年轻、充满能量”。国道上慢悠悠,像老年旅游团,窗外麦田一望无际,车里冷气开到二十六度,大家都在笑。可我心里明白,仪表盘上的电量数字才是真正的“灵魂杀手”。每过十公里,我都忍不住瞟一眼,生怕下一秒就听见“电量预警”。说真的,这场景和我上学时考试,边做题边担心分数,气氛如出一辙。
高速就没这么温柔了。130码挂上定速巡航,偶尔小飙到140码,风噪呼呼作响。电量掉得比夏天的西瓜汁还快。同行的哥们调侃说,这车一到高速就像我周五下班,跑得快,掉得也快。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纸面性能全靠PPT,生活体验全靠心理按摩”。有时候你真不能信厂家那套“理想续航”,就像你不能指望相亲对象个个都是朋友圈里的样子。现实里,哪有那么多奇迹?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四个人上车还开空调?一个人不开空调不就省电了吗?这话说得轻巧,真让你夏天不开空调跑高速,恐怕连亲妈都认不出你。出门就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空调不舍得关。厂家那些测试条件,听起来都像给火星人准备的。极限测试、理想工况、全程顺风,实际生活里谁有那条件?我是真心想知道,这些PPT上的续航数字到底是咋测出来的。别的不说,零跑B01这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看广告,看疗效。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我一个人的烦恼。前阵子看新闻,特斯拉的哥们儿国庆堵在高速,带着老婆孩子,电量见底还得排队,最后一车人饿着肚子啃冷包子。网友说他“自找的”,可你让这些人换成油车,心态立马不一样。电车的续航焦虑,基本等于新手爸妈带娃出门,生怕奶瓶尿不湿忘带了。每个用过电车的人,心里都住着个“剩余里程恐惧症”。我自己也不例外,哪怕平时开得老稳,真到高速还是提心吊胆。
讲真,这年头电车续航那点事,谁不是一边骂一边用?吐槽归吐槽,生活还得继续。零跑B01的底盘和智能化,其实挺有竞争力。日常代步,市区低速,空调随便开,电耗还能接受。可一上高速,多少有点露馅。有人说我是鸡蛋里挑骨头,可现实就是这样,厂商得给你画个饼,用户得自己啃馒头。行业都在玩数字游戏,谁都不肯先低头。你说这是技术瓶颈也好,是宣传套路也罢,反正买车的人成了“用脚投票”的活教材。
明天我还想再来一把,一个人高速120码,空调关掉,看看能不能刷出官方成绩。说不定真有惊喜?也没准继续“骨折打穿”,谁知道呢。反正买电车后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场盲盒体验。你以为抓到了好运,结果打开一看,还是“心理按摩”。有时候真羡慕油车车主,油灯亮了,随便找个加油站就能续命。电车呢?运气不好,排队半小时都算手气好。
你说,四个人高速加空调,这种电耗合理吗?是不是只有我这么“倒霉”?有没有小伙伴遇到过比我更离谱的续航故事?欢迎评论区来吐槽,咱们一起拆盲盒,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欧皇”。至于零跑B01能不能逆天改命,谁知道呢,反正我现在只信表显里程,别跟我提什么“理想状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