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网约车这事,看着挺简单很自由,可真干起来不容易。前几天在合肥,一个跑网约车的师傅晒了他的订单数据,你猜咋样?实际开了20.7公里,跑了一个单,他到手收入却才16.7元,折算一下,这每公里才0.81元。这还真是“跑得再多赚得不够油费”。
咱们其实不少人会觉得,这网约车的运营成本应该很低吧,毕竟这年头不少换电车了,电费也就0.2元左右每公里,这种“一口价”或者“特惠价”的低价订单,不管咋算司机都能赚点吧,不然还能有人接单?但你要这么想,那就有点片面了。当驾驶员接这些看似低价的订单时,背后是啥状况,估计常坐车的人还真不太清楚。
这行事真不是乘客想得那么简单,不接这低价单还不行呢。你可能不理解,凭啥不行?因为网约车平台的“算法”是这么设定的,不接这些单,平台就会减少派单量。司机为了多接点订单吧,不得不接。那,接了这些低价单到底是啥感觉?用咱东北话整一句: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咱再细扒扒网约车的成本,这事吧,没那么简单。有人光算个油钱或者电费,那是不是太天真了?其实真正的运营成本还有车的租金、车辆折旧、保险、维修,再加上驾驶员的工资,这才是真正的大头。这师傅跑了一天,刨掉这些成本,手头能剩下多少?估摸着自己撩个账本看都头疼。这行当收益低,背后逻辑可不止是因为订单少,更是多方面成本叠加的结果。
说个数据,你可能也没太留意,合肥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一份网约车行业提示,里头有些透骨的真相。从2024年头到11月份,合肥的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仅是11.5单,空驶率高到45%,而且近八成的驾驶员日均流水还不足300元。这还不是最扎心的地方,更恐怖的是,这几年营收状况一直在下滑。你说,这样的局面,谁还能指望司机服务质量高?
这会我脑袋里总想着一个问题: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咋样?说实话,合肥的网约车平台真得想点办法,制定个合理点的价格,让驾驶员们多赚点,保障他们收入和权益,要不谁还愿意干这行?只有司机们有得赚了,才有干劲服务好咱们乘客。乘客舒服了,网约车行业才能活得长远,你说对不?
话唠到这了,咱也别光说愁,还是得行动。平台也好,相关部门也罢,可以多听听跑网约车师傅们的真实心声。合理定价,搞点像样的政策支持,这些不是一天两天的操作,但早开始一天,事情总能好一点,司机也能过得轻松一点。这些年,咱眼瞅着不少行业成了“寒冬”状态,希望有一天能听到那些师傅说一句:“这活儿干着,虽然累,但得劲。”
好了,就聊到这吧,这事儿怎么发展,我们也都得边走边看了,你怎么看合肥网约车这情况呢?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嗑,咱一起琢磨琢磨办法。
全部评论 (0)